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科技 查看内容

双十一手机大降价背后:刺激需求,厂商患上“库存焦虑”

2022-11-12 00:31| 发布者:老龙| 查看:252| 评论:20

摘要:今年双十一,智能手机的售价格外引人注目。一向“高冷”的苹果高调官宣参加双十一,安卓手机的价格也加入“内卷之战”。11月1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深圳的手机线下门店看到,不像线上电商平台采取满减、领券等促销

今年双十一,智能手机的售价格外引人注目。一向“高冷”的苹果高调官宣参加双十一,安卓手机的价格也加入“内卷之战”。

11月1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深圳的手机线下门店看到,不像线上电商平台采取满减、领券等促销套路,门店统统选择了最直观的单品直降,直降百元随处可见。在部分门店,搭配运营商套餐,还有更大力度优惠。

实际上,这并不是手机厂商们今年第一次打响“价格战”。早在今年5月中旬,部分手机头部品牌就曾出现过“满3000元减1500元”的大额优惠券,价格直接腰斩。

手机降价力度如此之大,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焦虑的手机厂商们,都在卷些什么?南都湾财社记者进行了走访。

价格“内卷”,高端机型卷出新低价

双十一手机集体降价,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商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消费者。在线下门店,新品直降、满减优惠、选择特定运营商再享优惠是三大主要策略。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深圳地区走访看到,京东之家线下门店内,华为、荣耀、OPPO等品牌的手机均有直降优惠,在直降的基础上选择合作运营商的套餐还能再享优惠。工作人员举例称,一台荣耀Magic4手机本身有直降500元的优惠,“但如果选择每月100元左右的电信套餐,就能再降800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品牌的高端机型获得了更大力度的优惠。在小米之家,工作人员介绍,门店采取满减策略,“价格以阶梯式满减为主。比如满1000元减150元,满4000元减600,满10000元减1500元。“这意味着,标价更高的高端机型将享受更大力度的优惠。

在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看来,高端机型相比中低端机型确实更具降价空间。他表示,今年双十一手机降价力度较大,一方面原因在于今年手机市场同比萎缩,线下经销商愿意让利;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缺货情况缓解,手机整机厂商成本下降,部分手机尤其是高端机型就具备了降价空间。

此外,深圳地区还有独享的政府补贴,吸引了更多本地消费者选择门店购机。11月4日,深圳市商务局启动第二轮“乐购深圳”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购置补贴活动,消费者在符合条件的零售商企业线下门店购买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至高可享受销售价格的15%的补贴,活动期间每人最高补贴2000元。

不过,也有消费者发现,部分线下门店存在“捆绑”促销的策略,为购买手机之外其他产品的消费者给予更大力度的优惠。在华为授权店购买线下门店购机的李先生表示,本想购买华为最新款Mate50 pro,但自己想要的版本一机难求。“等了两周还没货后,销售告诉我,如果与耳机一并购买,就能立刻拿到货,还能享受减1200元的优惠。”随后,他询问华为官方客服,得到的答案是直营门店并无此类促销,可能是线下代理商的促销策略。

在线上平台,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苹果最新款iPhone14和iPhone 14 Plus领券后,可直降550元;小米、OPPO、vivo、荣耀等国产手机促销幅度约为200-800元;三星价格更是“大跳水”,今年3月发布的Galaxy S22 Ultra降价1900元,去年8月发售的Galaxy Z Flip3跌出历史低价,直降2700元。

降价促销的效果立竿见影。据京东11月10日晚8点开售以来的最新数据中,高增长品类多集中在家电3C品类。其中,Apple成交额1分钟破10亿元,小米、华为、荣耀、OPPO、iQOO、三星、一加、realme真我、魅族、索尼等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200%。

双十一手机大降价背后:刺激需求,厂商患上“库存焦虑”

京东销售数据。

促销战线拉长,消费者日趋理性

一面是商家热火朝天的促销,一面是消费者购买越来越趋于理性。

在采访中,多位年龄在20-40岁间的消费者表示,手机类产品并非刚需,并不会因为促销力度大就选择购买。“现在的商家促销战线越拉越长,即便不在大促期间凑热闹,也能在日常促销时以合适的价格购买。”正在门店选购手机的王女士表示,自己并不急于一时。

许多商家发现,消费者的换机周期在持续拉长。vivo 副总裁、COO 胡柏山在近期一次采访中就曾提及,“最早时(手机更换周期)是 16-18 个月,之后是 20-24 个月,最近是 36 个月了。”

从整体消费需求来看,公众“双11”整体购物意愿确实有所下降,今年尤为明显。南都近日发布的《“双11”消费需求调查报告(2022)》显示, 2020年表示打算购物的受访者比例达85.35%,2021年则下降至83.04%,而今年打算购物的受访者则减少了两成左右,比例为64.13%,降幅较大。不打算“双11”购物的受访者比例则由2020年的12.09%、2021年的6.06%增加到今年的23.83%,今年不确定是否购买的受访者也占12.04%。

公众“双11”消费意愿下降,更多是消费理念发生了转变,理性消费越来越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正确打开方式。在影响“双11”购物意愿的因素中,有54.95%的受访者表示自身需要是决定因素。

降价背后,是手机厂商的“库存焦虑”

今年以来,智能手机需求低迷,出货量持续下滑已不是新鲜事。IDC 10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量为3.02亿台,同比下降9.7%,这是全球手机销量连续第5个季度出现下滑,主要因全球需求疲软、成本上升以及通胀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

因此,双十一超千元的大幅降价,在业内看来,是手机厂商应对需求不足的措施之一。

头部手机厂商内部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在需求量疲软、销量走低的情况下,许多头部厂商借双十一降价,实则是开启“清库存”模式,“今年手机行业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量价齐跌’。前两年各品牌冲击高端市场,量跌了,但是均价相对稳定。但今年随着换机周期延长,消费者没有换机动力,均价也会下降。”

此外,“机海战术”也是部分厂商应对库存压力的举措。业内人士表示,在消费者没有换机动力的情况下,厂商会频繁推出新机,以多型号少库存的方式追求最小风险,“就像当年的诺基亚一样,现在只能‘小步快跑’,如果是单型号囤大库存,风险太高。”

实际上,降价的背后,还反映出手机厂商们的“库存焦虑”。2021年,小米的库存周转天数还是 62.70天,截至2022年二季度,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 83.31天。今年 8 月,中芯国际也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提到,智能手机终端公司目前有大量库存,不需要采购额外的芯片。

销量持续减少,即便是国产手机企业中的佼佼者,业绩也要遭遇“滑铁卢”。小米集团的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手机的出货量为3910万台,较上年同期的5290万台减少了26.2%。销量下滑,使得小米智能手机分部的收入也从上年同期的590.89亿元减少至422.68亿元,同比减少28.5%。

这一情形下,手机厂商该如何挽救市场“颓势”,助力“回暖”?在梁振鹏看来,目前,整机厂商以及上游的芯片、面板企业纷纷缩减产能,是行业寒冬中度过危机的方式之一。同时,加强库存管理、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并抓住折叠屏、汽车智联等新兴产业风口,以实现差异化产品布局,跨界正在成为手机行业的新趋势。

盘和林认为,除了发布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款,现阶段,手机厂商还应在软件端发力。“在当前5G替代4G的阶段,5G缺少重磅应用,限制了5G手机更迭进度,所以,厂商要在应用端发力,和游戏厂商、应用开发者合作,激励开发者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

手机厂商自身也在努力提振市场信心。现阶段,有厂商在定价区间不变的前提下,叠加了更多软硬件升级;例如多款折叠屏手机,价格已下探至万元以下。除了手机业务,各头部手机厂商也在积极拓宽产品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