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亲子 查看内容

get诺奖得主父母的育儿经,其实你也能做到

2023-10-9 06:41| 发布者:san0515| 查看:238| 评论:0

摘要:随着“十一”黄金周接近尾声,诺贝尔奖也已颁出大半,又一批“天才”走入人们视野。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福瑟的原因,是因为他创作的戏剧和散文具有

随着“十一”黄金周接近尾声,诺贝尔奖也已颁出大半,又一批“天才”走入人们视野。


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将本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福瑟的原因,是因为他创作的戏剧和散文具有创新性,“为不可言说的领域发出了声音”。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得针对 COVID-19 的有效 mRNA 疫苗得以开发。


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瑞典隆德大学Anne L’Hulli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Pierre Agostini,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Ferenc Krausz,表彰他们对于超快激光和阿秒物理学科学的开创性和创新工作。



根据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的成长经历来看,这些成功人士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背景。很多成功人士的父母大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小商贩,甚至是不识字的普通人。


大多数人习惯艳羡成功者,而忽略成功者背后的家庭教育和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坚毅,毕竟,家庭教育对于好习惯的养成太重要了,也是决定孩子一生走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使这些获奖者最后超越了自己的家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所有成功家教的背后是不是有某些相同的因素?是不是有很多共同的特质值得我们去借鉴深思?


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了解,曾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背后良好的家庭教育。



尊重孩子的选择

01



屠呦呦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爸爸是一位开堂坐诊的大夫,在爸爸的耳濡目染下爱上医学。她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但并不是家人所期待的中医,而是当时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专业。这个决定让爸爸有些意外,但是屠呦呦却认为只有生药学专业才最可能系统地探索中医药领域。屠呦呦的爸爸最终决定支持屠呦呦,“我原以为,也只希望你长大了做好一个医生。没想到你比我有更大的抱负!加油,你会成功的!”。


get诺奖得主父母的育儿经,其实你也能做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习惯性干涉孩子的选择,一切都想掌控在自己手里,往往自作聪明地认为我们在为孩子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是在帮助不懂事的孩子选择自己的未来。但是孩子的未来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怎么可能完全受你的掌控,去按你特定的路线走呢?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民主的、开明的,父母在教育上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从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


很多家长自认为自己高明,孩子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剥夺孩子的选择权。孩子没有了选择权,也就没有了生活动力,安心窝在家长给他们筑好的巢里。这对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好事情,毕竟孩子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家长不过是阶梯或者是孩子的拐杖而已。孩子的未来有各种的选择,他有他的惊喜,有他独特的人生道路,家长们只需要对未来有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好!即使孩子犯错,我们也要在一旁等待,等待孩子启动自愈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我辨别能力、从错误当中还原的能力,这样,孩子才一生受益无穷!



宽容是一种情怀

02



莫言的母亲没读过书,不识字,但乐观、善良、坚强,明晓事理。童年的莫言有一次跟母亲去属于集体的庄稼地里捡麦穗。守田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跑不快,被捉住了,守田人扇了她一个耳光,没收了他们捡到的麦穗。母亲的嘴角流血,无望地坐在地上。多年之后,那个守田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遇。莫言想冲上去找他报仇,却被母亲拉住了。她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get诺奖得主父母的育儿经,其实你也能做到


父母的行为,影响孩子的胸怀!父母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傅雷家书》中是这样教导孩子的: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拥有宽广的胸怀,是家长必须给孩子上的一课,看,莫言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不在别人的错误上浪费情感和时间,也不因怨恨让自己的灵魂变得丑恶。


宽容是一种善良,是一种胸怀和气度,更是一种境界。而情怀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莫言作为一个有情怀的文学作家,从小就深受母亲的影响。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会玩是一种能力

03



朱棣文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辈出的家庭之中,小时候的朱棣文是一个干什么都很专注的孩子,还特别贪玩,妈妈却允许孩子们这样做,说这样玩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和胆量,甚至“纵容”孩子去玩。


get诺奖得主父母的育儿经,其实你也能做到


她认为:“玩是天性,孩子有权利玩。”后来,因为这些“玩”的经验,启发了他对科学的思考 。对于这样的玩法,朱棣文说:“更重要的是,我从小就养成了自己动手做事的习惯,也让我的双手更灵巧。”这种从小就会玩的能力,也大大诱发和调动了朱棣文大脑的活动,使朱棣文的空间感觉加大,这种结果是无价的,直到朱棣文最后成为科学家。


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一个育儿理念:那就是让孩子学会“玩”。有的父母总是要求孩子学好书本,不让孩子去“玩”。 但你可能不知道,让孩子学会玩,才是最好的教育。一个小孩子,本来就是活泼的,会笑、会跳、会跑、会玩耍、会调皮。玩,既是孩子的生活方式,也是孩子学习重要途径。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会试着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发现的疑问,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用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作为家长可以监控孩子玩耍的过程,但整个玩耍的时间应当由孩子自己作主,玩耍也应该没有明显的计划性。让孩子学会玩耍吧,玩都不会的孩子,还能会什么?



成长是第一位

04



丁肇中的母亲是儿童心理学教授,父亲是研究土木工程学的,他们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母亲善于把握孩子的心理,并将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孩子。虽然母亲教给他知识,可是从不要求他考100分,她说:“100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才是关键。”这一点,对丁肇中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get诺奖得主父母的育儿经,其实你也能做到


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分数不行,但分数也不是万能的。如果为了片面追求好成绩,孩子没有周末,没有朋友,没有业余爱好,没有健康的心理,这种成绩又有何用?孩子的成长才是第一位的。家长要智慧看待孩子的分数,要看的是他分数里的空间、肯定他为现在的分数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只是一串干巴巴的数字。在向孩子要分数的同时,也要客观的分析孩子自身的实力,以及他的兴趣爱好,帮他制订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孩子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教孩子,教的是知识与学习方法;家长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一个成功孩子背后的家庭,其家庭教育的重点,多数是人品教育、心情教育、鼓励教育的言传身教。希望家长能够以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时间,等待生命的成长,就像等待一场花开的欢喜。




编辑|谢睿
审核|杜娟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