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同着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当今四大石窟,其与洛阳一样有着千古的历史和辉煌。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诗虽然写得凄惨了点,但我还是在去西安之前去了一趟龙门石窟,其实我去了四大石窟,感觉传统文化艺术浓厚,都造到了解放前人为破坏,特别是龙门石窟所不同之处,是其石像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可缺点是石像大多少头、少腿、少胳膊,完整的很稀奇了。 景区门票 成人票120元;老人60(含)-69(含)周岁;学生(参加全国统一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被录取的本科生、专科生,在校中、小学生)凭有效学生证;18周岁(含)以下未成年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或户口本购景区半价票60元;儿童身高1.4m(含)以下免票(可直接入园);70周岁及以上老人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可免费入园;残疾人(凭残疾证;视力、智力残疾者和一级、二级肢体残疾者可免一名陪护人员)、离休人员(凭离休证)、伤残军人(凭军残证)、现役军人(凭军官证、士兵证、军官退休证)、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放的记者证,港澳台记者持加盖单位行政公章的记者证)在售票窗口领取免票; 开放时间 旺季:04月01日-10月07日 开放时间: 07:30-22:00 10月08日-10月31日 07:30-18:00 淡季:02月01日-03月31日 开放时间: 08:00-18:00 11月01日-次年01月31日 08:00-17:30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山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大卢舍那像龛,是龙门石窟的标志性石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人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三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还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