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网河南讯(记者:王瑞平 赵要伟 通讯员:刘海琳)洛阳市洛龙区法院关林法庭成立于1988年12月,坐落于中原名镇——关林。关林是全国闻名的商品集散地,镇区有以关林商贸城为龙头,芳达市场、宏达市场、建材市场、小商品市场等17个周边专业市场组成的全国十大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的关林市场,有中国石油天燃气总公司第一建设公司、河南省地调一队、河南省探矿三队等国有民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50余家。 关林镇地处城乡结合部,下辖15个行政村、6个社区,地域广,由于经济活跃、人口密集,导致该地区诉讼纠纷比较多,案件类型多种多样。关林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名,书记员4人,年均结案500余件。近年来关林法庭多次被市、区两级表彰和嘉奖,先后被评为省级“四最法庭”和市级“优秀人民法庭”,荣获洛阳市“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权岗”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集体三等功各1次,干警多次被评为“优秀人民法庭法官”、个人三等功等荣誉。 是什么让关林法庭载誉无数?又是什么让关林法庭的干警们吃得了苦、耐得了烦、干得了事?“我在关林法庭工作了20多年,干警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强烈的担当精神,从法官到书记员,每位干警都踏实肯干,勇于担当责任。别看我们法庭小,但是在维护关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作用可真不小。”关林法庭庭长郭瑜感慨道。 服务企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真是太感谢法官了,你们真是我们企业的救命恩人!正是你们努力,才让我们企业得以生存!”去年年初,某硬质合金厂的负责人宁某专程来到关林法庭感谢法官为企业护航。原来,辖区内某硬质合金厂因山西某钢铁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付货款,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起诉至法院后,关林法庭迅速采取保全措施,依法冻结该钢铁公司的银行账户及固定资产。为了能够让该合金厂快速拿到货款,尽快恢复生产,承办法官到山西与钢铁公司负责人进行沟通,通过耐心调解,很快便促成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顺利结案的同时,直接为原告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元。“原来想着起诉到法院也就意味着以后和山西这家钢铁公司的业务往来就此结束了,没想到承办法官调解得当,得到了山西这个公司的认可,现在我们两家公司还有着业务往来,你们法官真是太厉害了!”宁某连连称赞。 这只是关林法庭服务大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剪影。关林法庭根据所在辖区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特点,坚持以服务新型城镇、构建地方和谐、实践司法为民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和延伸法庭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日常的工作中,关林法庭变被动式的“不告不理”为“主动服务”,积极深入企业、商户中了解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为企业服务。干警们经常到辖区企业走访座谈,定期到企业开展法治讲座,对企业在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引导企业把法律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维权”到“事先预防”的转变,推动企业规范自身行为,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受到辖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心系群众为社会稳定添砖加瓦 基层法庭是法院为民工作的“桥头堡”。近年来,关林法庭把握司法为民工作主线,秉持“法庭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平正义的平台和窗口”的理念,心系群众,脚踏实地,亲民利民,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关林镇因地处城乡结合处,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向周边推进,征地拆迁项目日益增多,涉及征地拆迁等纠纷也随之增加。而征地拆迁等集体纠纷,因涉及村民众多,部分村民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观念支配下,容易采取过激行为,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在洛阳市东南环道路改扩工程的建设中,有些拆迁户在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后,仍不配合,导致房屋无法交付拆迁。案件起诉到法院后,郭瑜庭长就开始琢磨怎么做好调解工作。以往的案件,送达工作都是由书记员负责的,庭长郭瑜考虑再三,决定由承办法官负责该案的送达工作。“案件送达是案件承办人与当事人接触的第一个环节,可以对案件情况有进一步认识。在送达时如果能积极有效的组织调解,往往事半功倍,也更有利于双方达成调解意见,同时也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郭瑜这样和庭里的干警解释道。一边送达,一边调解,虽然送达要比以往耽搁些时间,但是却为之后的释法调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遇到难沟通、不配合的拆迁户,承办法官隔三差五就到其家中坐坐,唠唠家常。一来二去,群众对法官的抵触情绪渐渐就放下了。通过沟通,法官了解到被拆迁户的实际困难,积极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并协调解决。 通过努力,征地拆迁纠纷顺利化解,维护了辖区的稳定。关林法庭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同时因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群众对关林法庭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成绩的背后,记载着法庭全体干警的不懈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荣誉的背后,写满了法庭全体干警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暑往寒来,栉风沐雨,虽然干警来来去去,但不变的是一颗颗为民、便民、利民的心。关林法庭全体干警以其责任和担当履行了守土一方、平安一方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