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美食 查看内容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2018-9-30 20:05| 发布者:耳门听炮| 查看:1280| 评论:1

摘要:北方人爱吃面,这是地理环境所致,不种稻子就是收获小麦自然食用面粉了呗。洛阳人在吃面上稍次于山西,共同的饮食习惯加之很多洛阳人来自山西,洛阳人爱吃面也就不奇怪了。洛阳人认为最好吃的应该是:手擀面和饼馍, ...

北方人爱吃面,这是地理环境所致,不种稻子就是收获小麦自然食用面粉了呗。洛阳人在吃面上稍次于山西,共同的饮食习惯加之很多洛阳人来自山西,洛阳人爱吃面也就不奇怪了。

洛阳人认为最好吃的应该是:手擀面和饼馍,劲道儿、口感好,基本保留了小麦的纯香,加工这两样美食必须具备:案板儿与擀面杖吧,厨房里基本都有三根儿擀面杖,分:大、小、短,形态不一,作用区分很强,大面杖与其它地域一样,短面杖是擀饺子皮的,所谓的小擀面杖,就是:中间醋、两头尖的特殊硬木细杆,擀饼馍的特殊工具,妈妈奶奶们在使用时巧手先旋后擀,形成圆形的饼坯,上鏊子烙熟。

啰嗦了半天我们进入正题,洛阳人过去可从来没说过:擀面杖,是叫:擀笞儿,大擀笞儿,小擀笞儿。特殊的发音一直让我疑惑,难道是:念转音啦?我多次告诫自己:洛阳土语绝不是转转音那么简单,一定有隐藏的我们不知的含义。

笞chī:就是竹笞,是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先生也可使用鞭打犯错误学生的手掌或手背。《唐律疏议·名例》载:“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说明笞是对犯有轻微过错所使用的惩罚手段。笞在中国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

因为找不到擀chīr这个字,我在想:是不是古代人一开始使用的也是竹竿擀面或烙饼?为了区分把这个厨具叫:擀笞儿?因为就这个“笞”接近洛阳人的发音,当然,后期使用的是木条做的圆棍儿擀面杖。

说到面条的历史,要从汉代说起,在汉朝人们把面食都称作为饼,而面条是在水、汤里面煮,所以叫做汤饼。早期的面条和河南的烩面类似是片状的和条状的,通过把面团,拉成面片在下锅煮,吃起来非常有劲道。

到了魏晋南北朝,这时候出现了 “水引”。 “水引”和现在的面条形状即为相似,是将筷子般粗细的面条压成“韭叶”形状。吃起来滑美而异常。

宋元时期,面条的种类更加丰富。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境内)集市上,专门有卖面条的店铺,“挂面”也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大诗人刘禹锡给张涛盥的生日祝寿诗运:“忆尔恳孤日,余为座上宾。举箸食汤饼,祝辞添麒麟。”在我国古代,面条叫做“面饼”、“汤饼”,例如在《夜航船》中记载:“魏作汤饼,晋作不托”。唐代的时候,古籍中记载的对面条的称谓还有“不托”,南宋的程大昌在《演繁录》中有解释“不托”的含义:“古之汤饼皆手持而擎至汤中,后世改用刀儿,乃名不托,言不以掌托”。而在北宋庞安时所著的《伤寒总病论》一书中才有面条的记载:“煮饼是切面条,汤煮,水淘过,热汤渍食之”。

《刘公案》曾有描述:打了戒笞,掐在监内。1. 用鞭杖或竹板打 :鞭笞。2. 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笞刑。

查到这里我在想:古代私塾先生的“戒尺”是不是一开始也叫“戒笞”呢?擀面杖一开始使用的是竹子,是不是叫:擀面笞儿呢?

想像并不是定义,但接近了发音,但愿这个设想是对的,敬请明白的老师指教。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洛阳人为啥把擀面杖叫:擀笞儿?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