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旅游 查看内容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2018-10-4 22:50| 发布者:hldnqfxu| 查看:1053| 评论:2

摘要: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相对比较辉煌,一个是秦代,开创了统一王朝;一个是唐代,树立了强大的帝国,尽管迄止时间并不算最长,但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的作用,非常值得人们去缅怀与瞻仰。2018国庆长假,原计划去西 ...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朝代相对比较辉煌,一个是秦代,开创了统一王朝;一个是唐代,树立了强大的帝国,尽管迄止时间并不算最长,但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的作用,非常值得人们去缅怀与瞻仰。2018国庆长假,原计划去西安看一看秦始皇兵马俑,以及杨贵妃的华清池,还有“华山第一险”,顺便再品尝一下西安的地方名吃,但是之前听朋友说,旅游黄金周,高速公路极为拥堵,他去年就在那里堵了十多个小时,发誓永远不再去了。委实堵在路上看不能看,玩不能玩,吃不能吃,确实是件文化苦旅,但是也止不住孩子们那颗悸动的心呀!所以最后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去洛阳。那里的景点有龙门石窟、香山寺、白居易墓园等,相对比较集中,而且离家也比较近,可以让孩子们见识一下唐代鼎盛的佛教石窟文化、伟大诗人白居易的晚年生活环境等等,能够从历史的碎片中,捡拾中国一千多年前曾经的辉煌记忆,这是一件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世纪之旅。重要的是,三十年前,我曾拜访过这里,那么三十年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早上八点出发,打开导航,驱车一路吭进,两个多小时就来到了九朝古都洛阳,发现洛阳近些年比南阳发展还是稍微快了一些,尽管周山环抱,但里城市青山绿水很漂亮,道路也很宽,文化味很浓。虽然在景区附近上山的路道上有些拥堵,但是有交警疏导,当天还是比较顺利的。只是车辆没处停,最后停在了景区周边一个养老院里,这个养老院前身是洛阳煤矿机械厂,现在企业倒闭了,弄了一个这样的旅店式的休闲服务中心,平常几无人烟光临。边上是铁路桥,堤坝上种了一片棉花,孩子们很稀奇,只知道在家盖的是棉被,却不知道棉花就是从这些“小树”上结的果实,盛开的白色棉絮。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小院是不是很得劲儿,小车往里面一停,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交了四十元停车费,虽然有点贵,但安全,放心,可以大胆地去景区游玩了。通过铁路涵洞,一上坡,就是洛阳龙门景区,非常方便。而景区停车场收费便宜,十元一车,但早已人满为患,你的车辆从旁边经过,直接被疏导离开,所以很多车辆都被附近的市民领进了私家停车场。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这是景区西北入口,三十年前,我是从东北入口进的景区,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娃,景区周围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哪像现在建得这么大,这么美,停车场、旅游中心,博物馆,各种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尤其游客中心,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门票90,两大人两小孩270元,购完票,直接向景区进发。路边花明柳媚,树影婆娑,风景非常优美。加之十月份天气尚好,阳光灿烂,气温适宜,真是个外出旅游的好季节。观光电车一趟一趟地在景区大道上奔驰,服务很是周到。三十年前,哪有这玩意,走累了也得爬起来继续前进,景区太大,根本不适合老年人出行。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先在景区门口留个影,到此一游。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接着是检票,安检。这大房子好像是新建的,气势雄伟。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阳光和煦,人流如织,进了景区,就是东侧景观大道,灰色大理石铺地,走上很得劲,一尘不染。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这是伊河,流经洛阳景内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她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伊河上有几座重要的桥梁,一个龙门桥,一个是铁路桥,一个下游连接东西石窟的桥梁。上面那一张是著名的龙门桥,新修,这张图显现的是铁路桥。伊河水淌淌南去,清澈涟漪,十分壮观。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据说南阳的白河也发源于洛阳嵩县境内伏牛山玉皇顶,从源头到与南阳的南召县乔端镇有50公里,属于洛阳市,流经南阳方城、宛城、卧龙、新野最后襄樊注入汉水。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漫步伊河岸边,轻风徐徐,雕栏犹砌,抚栏凭吊,伊洛文明似在眼前。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景区的观光大道,古灯高悬,垂柳依依,不禁慨叹,洛阳的旅游文化确实厚重,无论是从东北入口,或者西北入口,游人进得园来,全部收费,纳入财政,仅国庆长假这几万人拥入,不知道给地方上带来多少收入,不堪想象!而南阳的白河治理的也很完美,但却是一项公共湿地游园,从这一点上看,洛阳的旅游收入就比南阳高很多。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向北远望伊河,河水清莹剔透,河岸树木林立,两侧山峦耸峙,风景如画,入临诗中画中。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站景区门阙,进得此门,前面就是石头窟文化保护地。一幅游览示意图,让你做好这一路行程的完美规划,从西侧的西山石窟进入观光,到最南端,过漫水桥向东,可以观看东山石窟、香山寺、香山白园,然后过龙门大桥,返回住地。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山门双阙,高大魁梧、雄壮浑厚,古色古香,文化味很重。游人震撼,纷纷留影。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大桥,连接龙门东西两山的重要通道,全长303.8米,两岸引道长1309米,桥面车道净宽10米,两侧人行道宽各1.5米,是中国建筑史上优秀的石拱桥。跨越伊河,处于龙门石窟游览点入口位置上。洛阳龙门大桥于1960年开工建设,1962年11月20日竣工。陈毅元帅为大桥题书“龙门”二字。“文化大革命”时,陈毅的题字因“四旧”而被破坏。一九七三年十月十四日,周恩来总理陪外宾来到洛阳参观,他路过伊河桥时,发现伊河桥上没有陈毅的题字,询问了相关情况,要求将陈毅的题字重新被郑重地镶嵌在飞架东西的伊河桥上。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站在伊河西岸,看东岸,香山寺巍峨高耸,藏云露脊,留下无限神秘。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此外,白居易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宋金时期香山寺犹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清末民国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龙门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方便游人参观膜拜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以及保护游人安全,景区特修的牢固的栈道和围栏,可以让来参观的游客近距离接触传大的佛教摩崖石窟雕刻。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国庆节是旅游旺季,栈道上游人络绎不绝。根据《魏书》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云冈石窟之后。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佛教神龛就雕刻在龙门山的悬崖峭壁上,密密麻麻,到处都是。真不知道,古时建筑设备极不发达,人们是怎样发挥想象,把伟大的佛教文化镌刻于山崖上的。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为了能够看到每个石窟的真相,游人们也是很拼的,头顶烈日,在狭窄的栈道上爬上又爬下,不辞辛苦,就是为了满足好奇。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爬完了这山,带有那山,游客累得气喘吁吁,不得不在山下景观道上落脚歇息。一棵粗大的法桐撑起一片碧荫,上面挂满了红色的小灯笼,充满喜庆色彩。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内的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惠简洞是由唐代西京法海寺僧惠简敬造,位于万佛洞南侧,是一个敞口中型洞窟,高4.25公尺,深2.70公尺。洞窟前半部应该是原有的窟门,已经塌毁。窟内平面近似马蹄形,西壁呈圆弧形,并在南北两端略向里凹,西壁下部凿出一半圆形的基坛。西璧正中凿一善跏趺坐的弥勒,坐于一平面呈长方形的高座之上,足下还踏一长方形台。弥勒两侧雕出二弟子、二菩萨,均立于基坛之上,足下踏束腰圆形莲台。左协侍弟子已不存在,右侧的阿难形象与奉先寺的阿难很相似。菩萨头部已经残损,仅剩其火焰状头光部分。主尊弥勒面相胖圆,右手扶右膝,左手放于左膝之上,掌心向上,胸部隆起。头后以浅浮雕的手法刻出圆形头光与背屏,上部隆起呈三角状,两端各向外伸出一龙头。窟内还分布有一些后期补凿的小龛,其时代也应该是在唐代。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游人攀道而上,可以近距离观看石窟佛像的细微雕刻,但大部分佛像被后人损毁。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在惠简洞南下侧有一小窟,此窟拥有几个时代的造像。在窟门外壁上部,刻出屋檐形龛,檐上饰有金翅鸟与鸱吻。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在这些星罗棋布的石窟中,居中有一结跏趺佛像,夹侍二菩萨像,佛面部已经残损,菩萨头顶螺旋髻,披巾交于胸前,然后上卷压在肘上。佛坐前二狮子立起,此组造像亦为唐时雕凿。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此窟内平面马蹄形,下部凿出倒凹字形浅坛。正壁刻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弟子袈裟作出水式,衣纹作斜方格纹,菩萨着低宝冠、窄颈圈,披巾厚重,裙带下垂。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很石窟后人做过修护,明显能看出石质与水泥的严重不同。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每一窟都有所属和来历,而且能从风格和造型上分辨出雕凿年代,这些洋溢着信仰情感的文化遗存,其极具异域格调的外在形态和充斥着人文意识的内在涵养,是古代社会广大人民对现实世界充满诉求意愿的物质折射。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石窟艺术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精神偶象的一种信仰和崇拜。中华民族有着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和成效卓绝的创造能力,透过这一遗响千载的人文景观可以得到透彻的解说。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更是许多石窟难以比拟的。但至今千年历史,历朝历代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见得其面部神韵。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很多佛像的双臂或四肢被人砸去,难以见其整体造型,但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其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 孩子们问,为什么有人会破坏这些佛像呢?这个只能言简意赅地告诉他们:有些人不信佛,或者对佛像看不惯,所以才偷偷地将以毁坏。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现如今,无论人们心中是否有佛,有信仰,石窟艺术已作为一种文化在民间流传,人们在欣赏这些艺术珍品的同时,也在敬畏前人的智慧和艺术匠心,工匠和工匠精神一直以来,都在激励后人精益求精,做成惊天伟地的事业。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这是龙门石窟景区最著名的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卢舍那大佛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的崇敬和膜拜。唐朝开国皇帝唐太宗,自己并不信佛,但为了其封建统治,太宗对佛教还是很重视的,贞观年间,玄奘往西方取经回来,太宗在西安慈恩寺为其提供场所,翻译佛教经卷,据说当时译经的有千余人。中西佛教经义实现了理论上的相互交融。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到武则天时期,她为了在男权的社会里当上女皇,不断寻求理论上的支持,她的工具亦是佛教。龙门石窟奉先寺内那座最大的卢舍那佛像,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雕塑的。据造像铭载,武则天为建造此寺及佛像,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武则天统治时期,佛教在普通大众的层面传播开来,民间笃信佛教的人激增。来自印度的佛教到此时已深深带上中国本土的特点,两者相互融合交错,佛教开始向着世俗化和本土化发民展。其时许多佛教新门派不断创建,出现了彻底中国化的佛教派别。佛教各个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佛教达到了发育成熟期。反映在佛教造像艺术上,佛教造像更加贴近平民化,带有亲和力,普通的民众亦很容易接受起来。这在龙门石窟不同时期的窟洞造像中有明显的反映。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的洛阳,也成为佛教的中心位置,龙门石窟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北魏初建的规模上不断地扩大。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断。四百余年间,王朝兴替,时光转换,然而,山河为证,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卢舍那是西天如来佛的报身像,也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可是洛阳的老百姓却把这尊像叫成“武则天像”。武则天捐资兴建了大佛以后,就命名为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梵语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则天为自己造字取名为“曌(读照)”,其意为“日月当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所以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伊河对崖的龙门文化广场,从那里正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现在站在大佛的脚下,看美丽伊河和苍翠东山,洛阳龙门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龙门石窟的石像不知是自然风化还是人为破坏,已经所剩无几了,但这些创伤更增添历史沧桑感,厚重感。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有一尊极美的菩萨体态婀娜,站姿成S型,浮尘搭在肩上,手拎宝瓶,很有唐朝女子的感觉。据说,梅兰芳出神的瞻仰其2个小时,创了《洛神赋》之后她的名声就大振,话说树大招风,结果被人把脸盗走。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这是火烧洞,古阳洞南部规模最大的一所洞窟,相传被雷火所击。实际上经考察,洞内造像可能系认为破坏。窟内平面呈略长的马蹄形,东西长约12.5米,南北长约10米。窟顶近于穹窿形.窟内西壁雕有主尊,为一身结跏趺坐佛,施禅定印。主尊两侧有二弟子、二菩萨夹侍。火烧洞也是龙门石窟中破坏最严重的一窟,现西壁的五身大像表面大部分残损,原形制已基本不清。就连窟顶与四壁也很少有平整的地方。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火烧洞窟门巳残损,但仍保留有垂帐装饰的残流痕迹,这种装饰不同于其他魏窟。窟门外左右雕有类似于宾阳北洞外的力士像,其中北侧力士已残缺,南侧力士身体部分保存完好,头顶雕出屋檐装饰。现在文物单位加大了石窟的保力度,为了让石窟文化永远驻留人间,世代相传,专站在各重大石窟上方加修了屋檐,以遮挡风雨冲刷腐蚀。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2014年5月1日,有游客去洛阳龙门石窟,发现一尊历经千年风霜的佛像,手势神似“剪刀手”。”这种剪刀手势其实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好像是在向游人卖萌,研究专家则解释说,这是在提醒大家保护文物。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横亘在石窟之上的栈道,陡峭险峻,恐高或没有一定的胆量人,最好不要登临。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峭壁上的石窟,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观瞻守西山石窟,过漫水桥,就可以到达对面的东山石窟。东山石窟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风景如画的漫水桥上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伊水静谧,画舫流动,龙门桥似巨龙横卧水中,首尾连接两山,绵延着伊洛文明沧桑荣衰。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站在东山脚下观西山石窟,福地洞天,洞幽烛远,感慨万千。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佛教兴盛于唐代,还与这位法师玄奘有着密切关系。据说唐代,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为了创新思想,消除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吴承恩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十一黄金周游古都洛阳,从龙门石窟看伊洛文明

踏往香山寺的阶梯

声明:本文为《今日头条》作者“淯阳新视界”原创作品,已与“维权骑士”及“快版权”签约。呕心沥血,码之不易。未经允许,图文严禁转载。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