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河洛大地,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刚刚落幕的2018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好戏连台,吸引了八方来客。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市用抓文化的理念抓旅游、用抓旅游的方法抓文化,着力加快文旅融合步伐,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为节会活动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文旅融合 助推节会创新提升“不出洛阳就能逛国际展会,还能观赏原汁原味的非遗展示,挑选各式各样的特色商品,这样的博览会,多多益善!”今年中秋假期,精品荟萃的首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让前来观展的市民和游客纷纷称赞、流连忘返。 这场以“创新、融合、共赢、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盛会,是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的一大亮点。 据悉,首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设置13个主题展区和服务功能区,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来自国内外的1500多家文化旅游企业参展,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共享异彩纷呈的文化旅游盛宴;来自俄罗斯、法国、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家国际采购商与中原地区100余家文化旅游企业进行了洽谈对接,助推中原文旅融合、产业转型;来自国内文化旅游领域的行业专家、高校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洛阳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文旅融合的重头戏,本届博览会是我市积极顺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趋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一次全新布局。 2004年,我市举办首届河洛文化旅游节,目的在于以十一黄金周为中心拉动洛阳秋季旅游市场。近年,河洛文化旅游节影响日益扩大,贴上“河洛文化”这个标签,瞄准“文化旅游”这个市场,正努力打造成既有文化特色又有旅游优势的品牌盛会。 同时,首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打破路径依赖、拓宽运作视野,首次与河洛文化旅游节两会合一、相互促进,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起点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学术交流会、“丝路起点·异域风情”文艺巡演、百强旅行商(洛阳)采购大会……纵览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的13项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为“突出文旅融合”而谋,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的河洛文化旅游节,正努力“让诗和远方走在一起”。 以节惠民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我市游客接待量再创新高。短短七天,前来观光度假的游客超过628万人次。在洛阳,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美景,还能感受到惠民政策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我市延续了以往的“旅游年票正常使用、文化活动免费看”等惠民措施,在坚持“以节惠民”中,为人们带来一场异彩纷呈的文化旅游盛宴。作为一大亮点,首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不收取任何门票,免费进行非遗等各类文化展演的惠民举措,把博览会变为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惠民盛宴。 依托河洛文化旅游节与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节会新组合”,洛阳在与民共享中“分好蛋糕”,写实写深惠民“大文章”。 文化旅游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近年,我市“以节惠民”重磅举措不断,从去年牡丹文化节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等四项惠民举措,到去年河洛文化旅游节延展惠民范围、丰富惠民内容,扩大为“景区免费或半价,精品剧目预约领票免费看,环城高速免费通行”等惠民大礼包,再到今年牡丹文化节的“5+1”惠民政策,洛阳“以节惠民”不断丰富内涵和刷新样式,直接带动了文化旅游人气的“爆棚”,在市民和游客中留下了好口碑。 在业内人士看来,以节惠民的“洛阳模式”,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本地群众享受到了节会的红利,有利于打破“门票经济”壁垒,推动文化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把节会带来的巨量旅游人次转化成更多效益,使节会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 让群众感到满意的不仅是这些惠民政策。进入“十三五”以来,围绕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两大节会,我市坚持“以节促建、以节促管、以节推介、利民惠民、全面提升”的办节宗旨,使两大节会成为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多产融合、建设美丽城市、幸福广大群众的重要纽带和平台,也推进了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以节为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长,已从“到此一游”转变为“深度体验”。要让静态的历史文化在旅游产品中活化,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力的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由“老三篇”向“新三篇”、“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型升级。 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一目标,我市将依托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充分发挥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由“老三篇”向“新三篇”、“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发展,打造洛阳文化旅游“升级版”。 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也是品牌的竞争。我市将进一步提升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度开拓海外客源市场,积极引客入洛,把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推向世界,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擦亮“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品牌。 文化旅游产品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我市将深入挖掘洛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把历史活化为故事、把资源转化为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科技、体育、创意等深度融合,推出更具特色的节会活动,培育更丰富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更多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借力智慧旅游,将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讲好、讲活。我市将着力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建设,积极推进全市景区、酒店、文化旅游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业务,加快建设集城市形象展示、智慧旅游体验、游客咨询投诉服务、旅游产品预订、旅游产业监测、旅游应急指挥、旅游票务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以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还将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标准,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各城市区、各县(市)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网点、旅游交通标志、旅游停车场、自驾车营地、旅游公厕、无障碍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为旅游供给丰富文化内涵,着力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如今的洛阳,正描绘一幅“诗和远方”新画卷。 (洛阳日报记者 戚帅华 图片由记者 曾宪平 鲁博 刘冰 摄) 连线基层“以节惠民”效应明显 今年十一黄金周,家住老城区的孙磊和朋友一起去龙门石窟、关林等景区游玩,他们是刷旅游年票进入景区的。“在没有取消旅游年票使用限制之前,只有在外地亲戚朋友来洛阳时,才会去这些景区逛一逛。现在拿着旅游年票逛景区不用再买票,在洛阳游玩变得更自在了。”说起旅游年票惠民政策,孙磊不住地称赞。 今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洛阳旅游年票仍可正常使用,旅游年票所涵盖的景区都设有绿色通道,越来越多的居民持旅游年票赏花观景,惠民政策让市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声音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洛阳的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但在国际上的宣传和推广还不够,应持续加强国际化视野“营销”洛阳,进一步提升洛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叫响洛阳文化旅游品牌。 ——东盟-中国工商总会总会长杨天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