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Before Sunset》里杰西和瑟琳娜面对着巴黎圣母院说出这番话时,或许谁也没想过,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却最终未能躲过意外。 巴黎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30,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最终哥特式的塔尖在火中轰然倒塌: 即使一生没去过巴黎的人,也都曾在中学课本上了解过维克多·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开放、浪漫、优雅、艺术...这座塞纳河畔辉煌雄伟的教堂,始建于1160年,花了整整一百年时间,才在1260年完工。 图:Jennyzhou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闻名于世的巴黎圣母院最终会以这种方式消失。这场大火让巴黎圣母院,这座拥有800年历史的古迹,部分被焚毁。有些风景,一旦错过,就是永远... 其实,除了巴黎圣母院, 不知道有多少名胜古迹 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曾受过损伤。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洛阳现存的古建筑, 行走在旧日的时光里, 发掘隐藏于其中的智慧与故事... 龙门桥 喜爱龙门,或有千百个理由:喜爱它的山色,喜爱它的文化,喜爱它的石刻,喜爱它的书法...在这众多喜爱龙门的理由之中,其一便是喜爱它的建筑之美。在龙门石窟也有这么一座桥,同样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汗水,这就是横跨伊水的龙门桥。 1960年5月龙门桥正式动工。作为当时世界上拱圈最薄的大跨径石拱桥和省内单跨最大的石拱桥,龙门桥可以说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石材在采石场锻造好型号后,运到工地后可直接使用,很少需要返工。而且,龙门桥比当时国内同跨度石拱桥的拱厚减少了一半,水下基础采用不对称的布局形式,使墩、台尺寸较往常大大缩小,避免了庞大的墩、台外形给全桥造型风格带来的不统一。1962年11月20日,龙门桥建成通车。 桥栏杆处雕刻有300多个仿龙门石窟雕像。这些雕像多选取自莲花洞、古阳洞等著名洞窟,因此来到龙门石窟,驻足雄伟的龙门桥,远观可欣赏到龙门“两山夹一水”的标志景观,近观这些龙门桥的仿真雕像能让人对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有着更多的向往。 文峰塔 洛阳民谚云:“洛阳有座文峰塔,离天只有一丈八”。文峰塔始建于北宋,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这座塔也是洛阳地区目前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该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用方形青石砌成,每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 塔身9层,以大青砖砌成,基层7米见方,第1层至第9层逐层递缩,最高层每边长3米。1层至8层均向北开一弧形拱门,第9层四面开门。拱门皆有题额,如“高瞻远瞩”。 据了解,塔内原设木板楼梯,人可踏楼梯盘旋而上。该塔取名“文峰塔”,与其内供奉的文昌帝君和奎星有关。在古代传说中,文昌、奎星为主管功名利禄、文章兴衰的神灵。建塔供奉二神,皆在祈盼洛阳文化昌盛,多出状元。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洛阳,官兵来到文峰塔下,塔用大炮轮翻轰炸文峰塔。轰炸一日后,古塔在傍晚时分轰然倒地,化为废墟。清顺治年间,文峰塔在原地重建,今日所见之文峰塔即为清初重建塔。 鼓楼 洛阳老城东大街的地标性建筑,非鼓楼莫属。它横跨大街南北,大青砖砌成的拱券楼台高高大大,在一片低矮的古建筑群中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楼台下面是拱券门洞,供车辆和人员通行,一辆辆三轮车从门洞中鱼贯而出,让人顿时有种时光错乱之感,仿佛又回到了旧时城池的繁华之中。 东西两侧的拱券门洞上都镶有一块石匾,东侧石匾上书“就日”,西侧上书“瞻云”,也许是“朝看日出、暮赏彩云”之意。据记载均为金代中京留守亲自书写,后鼓楼虽经多次重修,但这块石匾始终得以保留。 顺治与乾隆年间,鼓楼得到两次大修,东大街一度更名为“古楼街”。据说当时鼓楼上的大钟与白马寺的大钟一同铸造,参数相同,每当古寺晨响起,相距十余公里的鼓楼大钟也能产生阵阵共鸣,出现“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观,这也使“马寺钟声”成为洛阳古代“八大风景”之一。 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是当时活跃在洛阳附近的山西和陕西两地的成功商人筹资修建的经商聚会场所。是一个“叙乡谊、通商情”的社交性公共场合。 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有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拜殿、后殿等建筑,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会馆里有一处山门,山门上的木雕,历经300年风雨,稳定如故,风韵依旧,精微至极,活灵活现。 山门后面是舞楼(戏楼),舞楼的建筑设计独具匠心,精雕细刻。舞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体成“凸”形,舞台前出。采取前歇山后庑殿建筑形式。舞楼上的屋脊都是琉璃构件,经过数百年风霜雨雪,依然色彩鲜艳。其装饰达到无木不雕,无木不彩、无处不画之地,图案精美,弥足珍贵。屋顶清代制作的各类人仙、龙凤、禽兽、花卉装饰,造型栩栩如生,油彩依然亮丽。 洛阳山陕会馆,历经300余年仍在此屹立,走在里面,看到的是历史的斑驳,在心里也无数次的感慨,古人精妙的雕刻技术,高超的建筑工艺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有了如此丰厚的一笔财富。 潞泽会馆 潞泽会馆位于九都东路与新街交叉口附近,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山西潞安府(今长治市)、泽州府(今晋城市)居洛商贾集资兴建,1988年改为“洛阳民俗博物馆”,成为展示豫西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该会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现存建筑主要有舞楼、大殿、后殿、东西厢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会馆内的木雕精美、内容丰富,广泛分布于木桁(héng)、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等建筑构件上。此外,柱础石雕造型新颖,大多为飞禽走兽与植物相结合,相映成趣。 对会馆里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些石刻艺术了,特别是历经四百余年仍能保留至今的明代汉白玉彩绘石狮,实属罕见。还有大殿上柱础石的雕刻也不可错过,金睛兽驮莲花、狮子驮莲花、麒麟驮莲花,十分生动。 建筑群整体布局严格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规制,既突出了中心、强调了轴线,又合乎了规制,从无僭越。舞楼和大殿作为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其屋脊上的兽头均为闭嘴兽,符合俗语所说“张嘴的官家,闭嘴的商家”。 潞泽会馆的木雕和石刻都十分出彩。在每层建筑的构件上,特别是屋檐下边的木桁、额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上,几乎都有木雕装饰。人物、动物、花卉、树木、亭台、楼阁、民间传说故事等应有尽有。所有木雕均采用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三大类。 潞泽会馆是中原地区保存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是我们研究清代洛阳商业、交通和古建筑的文物瑰宝,也是我们领略当年“晋商”风采的珍贵资料。 西工兵营 西工兵营是民国时期洛阳西工兵营建筑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处,也是当时整个兵营的核心,院内设计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筑的典范,对于研究洛阳的近代建筑有重要意义。 洛阳西工兵营旧址当前主要由四合院、高级住宅、惜阴书室、老吴桥和阅兵台组成。四合院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南北大厅走廊的木柱基座为中国古典力士石刻柱础,北大厅的门廊中间地面用水泥刻画的“寿”字图案,系为蒋介石五十寿辰所作。 (砖木结构) 洛阳西工兵营见证了洛阳从民国三年(1914年至1948年)解放这一时期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在洛阳近代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2013年,洛阳西工兵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都与洛阳西工兵营有关。 (四合院) 齐云塔 齐云塔始建于汉明帝,初建为木塔,后毁于雷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得以重修,故又称"金方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塔边长7.8米,通高35米,13层。第一层塔檐之下饰砌以仿木构式斗拱,顶覆宝瓶式塔刹,外轮廓略作抛物线形,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 1908年的白马寺齐云塔 清朝时,白马寺主持如琇和尚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旧与清凉台、腾兰墓、断文碑、夜半钟、焚经台合称"白马寺六景"。 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对研究金代建筑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区金代砖塔结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从塔的造型和内部结构来看,该塔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在洛阳, 古老的建筑、古老的传统节庆... 都将是你此生漫漫旅途中最美的一幕。 因此,趁现在想做的事去做, 想见的人去见,未完成的旅行赶紧去,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领导说您点一个好看 小编工资涨五毛! 编辑: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图源:河洛影像、刘小疯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