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内力。无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如果离开创新这台“发动机”,其发展内力必将减弱,发展速度必将减缓,发展优势必将减少。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把创新活市确定为我市“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无疑准确地把握住了推动发展的关键环节。
创新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活市,就是要通过全面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而推动福民强市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前对我市来讲最为紧要的,是要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
——观念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让思想观念“活”起来。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往往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事情,在一些地方能做,到了别的地方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很多经验做法,在一些地方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到了别的地方却困难重重难以推行;有些地方不占资源优势却创造出一个个发展奇迹,有的地方坐拥优势资源却不能很好地变成现实优势……
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比较滞后。当别人已经靠观念创新抓住了新机遇、找到了新办法、解决了新问题、创造了新业绩,他们却依然在迟疑、在观望、在纸上谈兵而不付诸实践。
推进观念创新,必须同僵化保守作斗争,真正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遇到具体问题,要多想想客观规律要求怎么做、事情本身需要怎么做、广大群众期望怎么做,少想想条条怎么定、上级怎么说、以前怎么搞、别人怎么做,真正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解决难题。
——制度创新,就是要深化改革,让体制机制“活”起来。
市委书记毛万春在谈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明确指出,体制不够活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少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不到位,没有真正形成发展的内生机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刚刚起步,没有实质性突破,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那样,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当务之急,是要将国有、集体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由务虚变为务实,由造舆论变为搞试点、抓落实。
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要坚持职工利益优先、公开公正操作和因单位制宜三大原则。对具备改制条件的,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宜股则股、宜民则民、宜引进战略合作者就引进战略合作者、宜退二进三就退二进三。对已经改制的,要加强规范和提升,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转换机制,防止换汤不换药。对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要强力推进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和技术、管理、机制“三个创新”。总之,是要坚决打破大锅饭、铁饭碗、低效率,让企业真正活起来。
——科技创新,就是要发明创造,让技术要素“活”起来。
我市拥有诸多的科研院所和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5万余名,仅“十五”期间就产生科技成果151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8项,专利申请总量达到7440件,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但是,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仍然较少。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市场导向机制,完善科技成果权益保护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产学研紧密结合机制,实现取之于科技、用之于科技,取之于创新、用之于创新。要积极鼓励引导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建立新园区、新基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使其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关键性技术自主创新、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下工夫,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升战略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作用。
创新无止境!随着各方面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创新领域的不断加深,洛阳发展的内力必将竞相迸发,洛阳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记者 赵志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