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829|回复: 0

聆听是心灵沟通的钥匙

发表于 2010-11-24 0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晃到现在的岗位工作已经十年了,不但脸上新添了很多皱纹和白发,性格也改变了很多。懂得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人生哲理,学会了宽容和细心,拥有了更多的爱心。
我属于那种外向型性格,脾气急躁,爱发脾气,但宣泄以后就风平浪静了。可到了老干部处,每天面对的都是年过古稀或耄耋的老人,阴晴不定,不知道你哪句话说的他不高兴了,轻则或被斥责,重则会被骂得狗血喷头。
刚开始,每每与老干部有不同的意见,或是和他们发生了冲突,我也会毫不客气的与他们理论和争辩,常常是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每次在工作中收到了委屈,我回到家里,气的连饭都吃不下,内心十分郁闷,也多次萌生了换个工作岗位的念头。但很多次找到领导调换工作,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达到目的。无奈之下,只好安下心来,走过了一段由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漫长过程,其中苦辣酸甜,真的是一言难尽。
随着从事老干部工作时间的推移,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处事艺术,也和那些老干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学会了聆听,在聆听中不断成长,与老同志之间架起了一条沟通的桥梁。
时间长了,我完全习惯了老干部到我办公室来发牢骚、说怪话、骂祖宗。特别是老干部处和退管会合并以后,人数增加了很多,五千多人的大队人马,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更是让我从中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磨练了品性。慢慢的,不管是那位老同志过来,也不论自己是否高兴,我都能耐心的聆听着他们的述说,偶尔还询问的更详细些。其实,那些老年人,找到你诉苦,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而无需什么大的帮助。常常是牢骚发完了,问题也没了;或是说了很多怪话,再由你解释一下,消除了他们的误会或理解的偏差,也就消气走人了。个别无理取闹,不讲道理的人,占来访人员的比重少之又少。只要你能按政策办事,据理力争,不给对方任何口实和空子可钻,他们也就无可奈何了。
唠叨、多疑、固执、心理承受能力偏差,是老年人的共性,这也是一种生理衰老的典型特征。他们对很多人观念更新慢,总爱持怀疑的观点看问题,在很方面理解上就会有偏差,出现异议和想法也在所难免。假如你与他较真,或是呛着他说,他就会火冒三丈,甚至和你大动干戈;但你为其斟上一杯清茶,能静静地聆听他细细倾诉,不时再把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甚至委屈点,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他们对说些恭维的话,让他们感觉你很尊重他、理解他、支持他,就会对你有一种亲近感,彼此的距离拉近了,交流起来就会容易很多,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就减低到了最低。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能为此做出些点滴贡献和牺牲,不但义不容辞,更在情理之中。能静下心来,聆听那些年过花甲老者的唠叨,确实需要一点耐心和毅力,也需要一种品德的修养,更需要一种忘我的意境。很多时候,我也被一些老者弄得心烦意乱,但看着他们老态龙钟的身影,想想自己年迈的双亲,内心就会找到了一种平衡,心态也会平和了很多。
端坐在老者的对面,专心致志地聆听着老人的唠叨,听他们讲述自己曾经的辉煌,或是苦难的经历,既是一种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对他们昨日成就的一种认同。在聆听中感悟岁月的变迁,品味人生的滋味,追寻往日的痕迹,俯视人世的沧桑,实属求之不得。有点麻烦的就是一定会占用你很多时间,时常会影响你的工作和休息。但要是细细的想一想,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也会变成和那些老人一样絮絮叨叨,爱钻牛角尖,爱发脾气,爱耍性子,就什么想法都云消雾散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恭恭敬敬,如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每一位来办事的老人;放下架子,像对待邻里一样对待与你有接触的每一位老人;像自愿者一样,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要任何报酬,无条件的帮助那些需要帮扶的老人;
面对一个古稀或耄耋的老人,就如打开知识的宝库,总是会有吸引你的章节,总会给你一些启迪和收获,总会掌握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如此的益处,不好好把握,岂不是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放下架子,多点耐心,学会聆听,是做人一种毅力的修行,也是尊重老年人的最基本守则。连这一点都不肯去做,或是不愿意去做,表面文章做的再好,也难以取信于人,做好他们的工作,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