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御路街,曾被改名为“豫路街”,北起东大街,中通鼎新街,南与三复街相接,全长约180米,宽6.5米。
御路街,福王朝拜文庙的必经之路
御路街,短短不足200米,来头却不小。住在这里的老人都知道,它之所以叫御路街,是因为一个人——明万历皇帝之子、福王朱常洵。
老街坊张师傅说,御路街正对福王府的正华门,是朱常洵每月初一、十五至文庙朝拜孔子的必经之路,“御路”之名由此而来。
据史料记载,福王朱常洵(公元1586-公元1641年)亦称福恭王,明神宗第三子。其母郑贵妃恃宠,欲立其为太子,但众大臣极力反对。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神宗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朱常洵就藩洛阳。
为营建洛阳府邸,神宗御批银三十八万两。福王府按皇宫建筑模式,大造宫室和楼台亭阁。由于受父皇喜爱,朱常洵获赐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1927年,冯玉祥将此街改名为“豫路街”。近几年,这条街恢复了原名。张师傅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为了响应市里美化家园的号召,该街居民在路两边建设绿化带,这条街也被评为老城区绿化先进街道。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房屋改造,绿化带已经变得断断续续了。
张师傅还告诉我们,御路街中段有一个戏曲爱好者的乐园:那里音响设备、乐器、桌椅板凳一应俱全,小黑板上写满了戏谱。每逢周末,总会有十来个京剧爱好者聚集在那里排练,以戏会友,一些豫剧、曲剧的专业演员也是那里的常客。
街上的“家庭博物馆”
“来到御路街,不能不去参观一下李德纯的‘美石博物馆’。”张师傅乐呵呵地说,今年90多岁的李德纯老人收藏奇石已有60多年历史,他收藏的奇石包括洛河石、风砺石、木化石……同好们经常聚集在老人家,交流奇石收藏经验。
说起“美石博物馆”的建立,得从半个多世纪前的“三友阁”说起。
抗日战争期间,李德纯、李德辅兄弟先后从老家巩县(今巩义)孝义镇来到洛阳谋生。两人承继祖业,在老城东大街开了一家“三友阁”,从事刻制印章的生意。
1948年洛阳解放后,兄弟俩将“三友阁”更名为“兄弟制印社”。1955年,制印社实行公私合营后,兄弟二人留了下来,一直工作到20世纪80年代。
退休后,哥哥李德纯喜欢上了收藏各种奇石,弟弟李德辅则迷上研习书法。
“一天三下洛河滩,谁也改变不了我。”李德纯老人笑说,他过去总是每天天不亮就到洛河滩捡石头,晚上有时间还要再去。
日积月累,兄弟俩的奇石、书法藏品越来越多,李德纯便把自己的卧室改成了展室,用以展示兄弟俩的藏品,我市著名书法家李进学还为展室题写了匾额——“家庭博物馆”。(见习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孙乃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