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870|回复: 0

大力发展花木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

发表于 2010-10-31 17: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网10月30日讯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提高农村土地产出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江苏沭阳、河南许昌、浙江长兴和萧山等地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花木产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
  近日,记者到这些地方进行了调查采访。
  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是发展花木产业的根本目的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平原面积900多平方公里。过去,萧山农民绝大多数以种粮为生,年人均收入不过三四千元。近年来,萧山区委、区政府看到长三角花木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花木产业的可观经济效益,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由种粮改为种花种树,同时,大力支持花木企业扩大种植规模,走产销融合的路子。
  目前,萧山已有300多个村500多家企业3万多农户6万多人从事花卉苗木的生产、经营、销售及与之相关的服务,花木种植面积连续6年稳定在15万亩,2009年实现产值15.4亿元、销售收入13.5亿元。据测算,从事花木产业的农民,年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远高于1.3万元左右的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具有悠久的“花文化”传统,早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大面积栽培玫瑰和红梅。近年来,长兴充分利用花木种植基础较好、土地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着力推进花木产业扩量、提质、增效。2009年,全县种植花木13.5万亩,实现总产值5.75亿元。其中,红梅种植户已达6000余户,一些种植户年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地处黄淮平原,有“南北要冲”之称。在沭阳的扎下、颜集等乡镇,记者发现,大片大片的土地里种植的不是粮食、蔬菜,而是树苗和花卉。当地农民说,现在的土地是寸土寸金。
  沭阳的花木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不满足于仅凭种粮过日子的农民,开始在责任田里种植花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6年以后,沭阳县委、县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扶持花木产业发展,出台了加快花木产业发展的文件,瞄准“南花北木集散中心”的定位,大力发展花木产业。短短几年,沭阳的花木种植面积从10万亩增加到40多万亩,种植各类花木3000余种,销往30个省(市、区)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成规模种植花木的15个乡镇中,1万多名花木大户10万花农凭借30多万亩优质花卉,年创收20多亿元。
  河南许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这些年来,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挖掘“鄢陵腊梅甲天下”等传统花木产业优势,把发展花木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将花木种植从鄢陵县扩展到许昌县、长葛市、魏都区的22个乡镇。
  目前全市花木种植面积达90万亩,拥有各类花木公司800余家、花木生产专业村122个、花农22万人、花工1.7万人、花商8000多人,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产品系列,年产花木25亿株(盆),行销全国28个省市区,年产值达6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
  记者在鄢陵了解到,以前主产粮棉时,每年亩均投入800元左右,产出不足2000元;现在发展花木产业,每年亩均投入3000元左右,产出则达到8000元以上。如今同是一亩地,种粮和种花木相比,收入相差一倍到数倍。目前,鄢陵县花农人均年收入7600元,比全县人均纯收入高出近一倍,花木主产区人均年收入更是高达1.06万元。
  通过大力发展花木产业,这些地方还形成了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的产业链条,有效推进了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提高了花木产业综合效益。以许昌为例,目前该市已建成鄢陵中原花木博览园等多个生态旅游观光点,仅鄢陵每年就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亿元。
  实行产业化经营是发展花木产业的基本路径
  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花木产业也不例外。许昌等地在推进花木产业化经营上,采取了很多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品种优质化、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营销市场化。
  ——品种优质化。选准选好花木品种,是将花木产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如果品种不对路,不适应当地种植环境,不适应市场需求,就很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许昌通过对传统花木品种进行改良、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花木知名品牌。蜡梅、桧柏等传统优势花木已经建立起基因库和品种资源圃,古桩蜡梅盆景成为许昌的知名品牌。百合、非洲菊等鲜切花品种的引进,实现了与蜡梅等传统鲜切花品牌的有机结合。
  长兴则通过与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推出优势特色产品,提高花木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目前,长兴的银杏、红梅、香樟、红掌、观赏凤梨等,都已成为驰名中外的优势特色产品。
  ——产品标准化。提高花木产品质量标准,是将花木产业做大做强的保证。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就难以形成优势竞争力、抢占市场主导权,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长兴依靠科技研发优势,加强花卉苗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对主要花木在育苗、种植、采收、贮藏、包装运销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引导花卉苗木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萧山目前已制定了桧柏、龙柏、瓜子黄杨、红花檵木、蝴蝶兰、桂花等品种的生产标准,其中桧柏、瓜子黄杨被列为省级标准;全区花木企业注册了“绿都”、“金土”、“五彩”等苗木商标近百个。通过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萧山苗木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种植规模化。推进规模化种植,是将花木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如果仅局限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模式,没有形成适当的种植规模,就很难产生品牌效应、实现集聚发展。
  沭阳围绕“提升老花区,拓展新花区”的总体思路,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全力扩大花木产业规模。扎下、庙头、龙庙等乡镇新扩花木面积近6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花木生产基地15个,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已拓植花木面积10万亩,建立花木生产基地10个,形成“两区一带”的花木生产新格局,花木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颜集镇花晏村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金叶女贞之村,新河镇新槐村实现了“人均十棵果,户均两亩花,家家万元户,全村园林化”的目标。
  许昌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花木规模化种植。在土地流转中,许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租赁和抵押入股。凡属发展花木产业的用地均列入农业用地范畴;花木生产用地,承包者的试用期可以保持3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不变,同时允许租赁、转让、转包;对创办花卉龙头企业、花木生产基地所需的集中种植的土地,县、乡镇政府按政策程序予以协调,满足要求。
  许昌鄢陵现代名优花木科技园区涉及鄢陵县4个乡镇、42个行政村、80平方公里、10万亩耕地、1.23万户5.6万口人。目前,花木园区已完成土地流转面积8.9万亩,总投资9.1亿元,入驻企业146家,其中500亩以上的企业48家,共栽植苗木9000多万株。花木园区被命名为“国家苗木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营销市场化。建立市场化的营销机制,是将花木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如果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状态,不能很好地通过企业化运作打通销售渠道,就很难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持续发展。
  长兴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出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民”的模式,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花木生产经营联合体,利用大中城市常驻营销点和互联网等载体,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有效增强长兴花木的市场竞争力,花木销售逐步突破长三角市场并辐射到全国各地,还顺利牵手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重大绿化工程。
  许昌注册花木公司667家,培育花商8000多人,成立花木经济合作组织10个,同时还对花木“流动市场”进行整合改造,形成了“前市后场”的生产销售体系,花木交易场所达到389个。其中,投资1.4亿元建成的中国北方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年交易额3亿元以上。另外,还建成1个花卉苗木交易信息中心和24个花卉苗木信息网站,发展“农信通”短信用户6万余户,为5100户花农安装了宽带网络,网上销售已成为全市花木产业销售的重要渠道。
  建立引导扶持机制是发展花木产业的重要保障
  广大农民祖祖辈辈都以种粮为生,如今要养花种树,难免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和现行政策的制约,难免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遇到问题。在许昌等地记者看到,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引导扶持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优化发展环境。这几个地方都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因地制宜发展花木产业的重大意义,及时破除一些人关于“农村土地只能用来种粮种菜”的片面认识。党委、政府以多种形式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扶持花木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为花木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以许昌鄢陵为例,县里抽调科级干部带队,走村串户,通过帮助群众算大账、算细账,赢得了群众对发展花木产业的支持。
  ——加大资金扶持。这几个地方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培育壮大投资和经营主体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许昌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支持的同时,加大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市里每年安排6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引导花木产业的发展,鄢陵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花卉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花木龙头企业和花木种植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五”以来,各级财政向花木产业累计投入扶持资金近6亿元。
  长兴则规定,对新发展设施栽培花木10亩以上的企业和农户,根据连栋大棚、普通钢架大棚、简易大棚的不同投入,按标准给予5000元至30000元的补助;对连片新发展青梅嫁接观赏梅50亩以上,每亩不少于40株的按每亩200元进行补助;对连片新发展50亩以上的花木基地,每亩补助100元。
  ——给予税费优惠。这几个地方都综合运用税费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和企业发展花木产业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许昌对于新创办的花木企业,前3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回用于奖励扶持,第四年、第五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0%用于奖励扶持。鄢陵县对新创办花木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3年,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提供技术支撑。这几个地方都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技术服务体系,加大花木种植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企业运用新技术提高花木种植科技含量。
  萧山积极利用地处省会、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在新优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提高花木的科技含量。为消除用祖传方法栽培祖传品种的落后现象,萧山把推广容器育苗作为花木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取得了明显成效。
  沭阳则通过实施“321”工程,即建设花木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深加工示范基地三大示范基地,以及花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木材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两大研发中心,完善花木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一大创新体系,有效提升花木产业的科技含量。
  江苏沭阳等地大力发展花木产业的做法,对洛阳具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必须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江苏沭阳等地之所以把发展花木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着眼于提高农村土地产出效益,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与江苏沭阳等地相比,洛阳具有地处中原、气候温和、交通便利、山川富集以及牡丹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技术成熟等优势,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牡丹为主的花木产业。
  启示二:必须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发展花木产业,要以品种优质化、产品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营销市场化为方向,通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发展花木龙头企业和技术服务体系等途径,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
  启示三:必须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花木产业,必须把花木种植与花木销售、深加工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等结合起来。否则为卖树而种树、为卖花而栽花,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启示四: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发展花木产业比发展其他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包括资金、税收、技术等方方面面。
  大力发展花木产业,潜力无限,前景广阔!
(记者 王继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