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387|回复: 0

(晚报带你读老城)贴廓巷:物资和革命的“中转站”

发表于 2010-12-4 09: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贴廓巷,原名铁锅巷,与九都东路平行,西起南门口街,东接吕氏街,南通校场街,全长约300米,宽6米。(变体)
  贴廓巷——洛阳水陆码头的物资中转站
  贴廓巷,原名铁锅巷。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洛阳县志》记载,该街原名铁锅巷,后因其贴近城廓,故改称贴廓巷。
  老住户杨明周师傅回忆说,解放前后的贴廓巷,是洛阳水陆码头的一个物资中转站,名噪一时的同泰顺药店、大新山杂货行、德义永酱园等商号都集中在这里。此外,还有盐业店、山货行、染布坊、钱庄、杂货行、茶馆、药铺子、绸缎庄、布匹店、粉坊以及编麻绳、麻袋的手工作坊,人来车往,马嘶驴叫,热闹非凡。
  据悉,杨师傅是竹匠铺世家,他家的经历可以说是“大南关”繁荣与衰落的一个缩影。他告诉记者,杨家制作竹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解放前后是他们家族最鼎盛的时期。那时,家族内60多口人全部是竹匠。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竹器已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杨家的族人中,也只剩下杨明周及其七叔杨七定和四叔杨兆歧会竹匠手艺了。
  站在街中间,杨师傅指着36号门前的四根柱子和三开间的房檐告诉我们,这叫“抱厦”。他回忆说,当年整条街都有,连成一片,既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也便于家家户户开门做生意。
  庄家大院——一座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清代民居
  杨家对面的贴廓巷35号,曾是南关富豪庄氏的部分宅院。如今,那里成了我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洛八办”。
  杨师傅说,贴廓巷因为靠近南关码头,商贾云集,商业发达,从而产生了许多世家大族,如庄氏、吕氏等。他告诉我们,贴廓巷上的庄家大院约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由东、中、西并排三座三进四合院组成,每院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并有偏门可以互通,占地面积4388平方米,建筑面积3330平方米,布局规整,风格典雅。建筑材料也很考究,木雕、砖雕和石雕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座保存完整、对外开放的清代民居建筑。
  提起庄家大院,老街坊孙师傅仍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走进大院时的经历。他说,房屋上刻有五脊六兽,院子一进高过一进,上面还有用铁丝做成的“天网”,以防止被盗。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庄家为躲避战乱远下南洋,将此房变卖。后来几经辗转,此院成为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我党在中原地区的中转站(1938年l0月至1942年2月年间),还接待过包括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在内的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
  1985年,旧址被辟为纪念馆,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该纪念馆现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见习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孙乃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