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网海南12月4日电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不仅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问题,而且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为此,“十二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要的在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格局。 着眼于破解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0年12月4-5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海口举办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第71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的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与财税体制改革、劳动报酬形成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收入再分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与政府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俊九,吉林省政协原主席张岳琦,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东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符兴,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王宇田,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以及来自中央有关部委、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23个省市自治区的官员学者及国外专家3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
与会专家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课题之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实现发展导向由经济总量向国民收入的历史性转变,构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到了中等收入如基尼系数扩大会形成“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在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以后,随着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生产推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消费推动型来源于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只有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才能扭转近几年我国消费率不断走低的趋势,才能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由此真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多位专家建议,要把收入分配改革的指标尽快列入“十二五“规划,并且争取作为发展的约束性指标。(1)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不低于GDP增长速度,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争取“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8%。(2)确保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劳动者报酬年均增长不应低于10%。到“十二五”末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3)控制城乡差距。“十二五”把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差距由目前的3.3:1降为3:1以内,到2020年进一步下降到2.5:1以内,达到全面小康指标的要求。(4)控制行业差距。“十二五”应重点控制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将行业差距缩小到7倍左右。(5)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建议“十二五”以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为约束指标,5年后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33%,2020年达到40%,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除此之外,也有专家提出,理顺收入分配关系,需要在财产权制度改革和基础制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
针对初次分配呈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趋势,与会专家提出,根源主要在于工资集体谈判机制不健全,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仍然被严重扭曲。劳动力价格并不仅仅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的,还要受到集体谈判的影响。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健全,市场在劳动力价格形成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有序的集体谈判机制,我国企业内的劳资纠纷经常以无序的方式展开,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改变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趋势,必须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上下功夫,加大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健全集体协商机制,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有专家认为,收入分配有市场因素,但更有政府因素。理顺初次分配关系,重要的是加快政府转型,以民富优先为目标调整国家、企业、居民的分配格局;建立再分配体系,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合理划分中央地方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分工与责任;建立公平分配的基础制度,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转型,规范行政支出,杜绝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和不合理的收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做好三件事:一是以公益性为目标调整国有资本配置;二是建立中央地方在收入分配中的职责分工体系;三是严格规范行政支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的透明化。(消息来源: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论坛)
相关链接:
收入分配改革决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