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首页
城事
美食
旅游
牡丹花会
家居
房产
分类
汽车
Discuz!
新房楼盘
二手房
门户
城事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培训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河洛城事
河洛摄影
洛浦漫笔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当前位置:
»
论坛
›
河洛网语
›
聚焦河洛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3682
|
回复:
1
苏联籍生母一别55年 苦寻亲人只为今生能再见
卡卡195
卡卡195
当前离线
积分
158
窥视卡
雷达卡
发表于 2010-12-7 14: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分别前,黎远康和母亲、姐姐在长春合影
核心提示:
“已是遥远的迷离映像,却时时在眼前清晰闪现。已是尘封多年的记忆,却总是撩动内心的波澜。等你的人直到今天,懂你的心永久不变……”中央电视台俄语国际频道大型寻亲栏目《悠悠岁月》主题歌的歌词,道出了63岁的黎远康的心语。
从去年12月至今,这一栏目一直关注黎远康——一名普通洛阳人的亲情故事。55年了,世事早生巨变,孩童已成白头,黎远康对母亲和同胞的姐姐的思念却一刻也没有停止。
这是一段怎样的寻亲故事?故事的结局又会如何?
昨日,记者走进故事的主人公——中信重机公司退休职工黎远康的家中,听他讲述了这个感人至深的跨国寻亲故事。
黎远康的父亲黎怀钰。直到1983年去世,他再也未能见到瓦莲金娜和女儿黎远礼
这一别,就是55年
在乱世中相逢、相爱、结合、生子,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给了女儿和儿子中文、俄文两个名字。命运捉弄、现实逼迫,这段跨国婚姻终告结束,家庭骨肉分离
黎远康的父亲名叫黎怀钰,1914年生于四川成都双流。13岁时,黎怀钰到一家兵工厂当学徒,学徒期满到了成都飞机场工作。后来,黎怀钰到新疆、甘肃一带谋生并在新疆认识了苏联姑娘瓦莲金娜尼古拉耶芙娜。瓦莲金娜生于1929年,随当兵的父母来到中国后在新疆一所医院当护士。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相爱了,他俩很快结了婚。1947年,瓦莲金娜在甘肃酒泉生下了女儿阿拉阿列克桑德洛夫娜;第二年,她在兰州生下儿子鲍里斯。黎怀钰和瓦莲金娜给女儿和儿子起的中文名字分别是黎远礼和黎远康:父母希望漂亮的女儿娴静、知理,希望看起来有些孱弱的儿子永远健康。
新中国成立后,黎怀钰和妻子一起去往东北。黎怀钰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他的妻子则带着孩子在长春一所学校教书。
瓦莲金娜非常思念已回到故乡的父母等亲人。1955年春天,她听说家乡正在分田地,便动员黎怀钰和她一起回苏联。可是,黎怀钰不忍心撇下仍在四川老家的老母,无法答应妻子的请求。无奈,两人只好选择分手。
“那时,我已经6岁,还记得父母是如何商量分手的。”黎远康说,父母达成了协议:姐姐随妈妈回苏联,弟弟随爸爸留在中国。
可是,爱子心切的母亲反悔了。临行前一天,她对黎怀钰谎称第二天下午出发;实际上,她在第二天上午就带着姐弟俩登上了从沈阳经满洲里至苏联的火车。
下班回家后发现家中空无一人,黎怀钰顿生不祥之感,他立即开始寻找母子三人。最终,在铁路部门的帮助下,他在满洲里火车站拦下了即将走出国门的瓦莲金娜和两个孩子——当时,距火车启动只有5分钟了。
相对无言,一家四口无人不流泪。一家人在满洲里又共同生活了一个星期,瓦莲金娜才带着女儿回国。母亲和姐姐要上火车了,年幼的黎远康一边帮他们擦去泪水一边说:“妈妈,你不要哭;姐姐,你不要哭。我和爸爸一星期后就来找你们。”
谁知,这一别就是55年。
黎怀钰和瓦莲金娜这对在乱世中结合的夫妻,此生也再未相见。
合影照,是唯一的寄托
随父亲留在中国的黎远康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已满头华发的他永远忘不了母亲对自己的抚爱,坚定地踏上了寻亲路
“父亲自知文化水平不高,在沈阳时就主动上夜校学文化。我没人带,就随父亲一起上夜校。父亲上完课,才把熟睡中的我抱回家。”黎远康回忆。
1956年,作为“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前苏联援建的洛阳矿山机械厂破土动工。黎怀钰带着儿子从沈阳来到洛阳支援矿山厂建设并在工厂建成后留厂工作。
黎怀钰爱学习、肯钻研,成为了厂里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之一。他待人好,在工人中也很有威望。1958年,黎怀钰当选了河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此之前,该厂只有两人当选过河南省人大代表,其中之一就是时任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后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黎怀钰感到与妻子相见无望,就重新组织了家庭。时间一年一年过去,黎远康高中毕业后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他成家、生子,2008年从中信重机公司(原洛阳矿山机器厂)自动化工程公司退休。
岁月流逝,黑发变为白发,不变的是骨肉亲情。从小到大,黎远康一直盼望再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姐姐。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母亲的呵护。小时候,看到别的孩子摔倒后有母亲抚慰,我心里特别羡慕,觉得那实在是最大的幸福。”黎远康回忆,离开中国前,母亲带着姐姐和他在长春一家照相馆合影,那张照片是母亲和姐姐留给他的惟一纪念品。半个多世纪了,他一直精心保存着照片和照片的底版。太想母亲和姐姐时,他就把照片偷偷拿出来看。“看着看着,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黎远康说。
黎远康一直记着母亲、姐姐和自己的俄文名字以及姐姐的中文名字。“当年,我和妈妈、姐姐先坐绿皮车、后坐闷罐车到的满洲里。我永远忘不了,妈妈一路上都搂着我。”黎远康说。
“1983年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我告诉他我想去找母亲。父亲没有说更多的话,只是点头表示同意。”黎远康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远在异国的妈妈和姐姐。
可是,中苏关系长期紧张,加上要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感受,黎远康只得将寻亲的愿望藏在心底。20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步改善,父亲、同父异母的残疾弟弟相继去世,黎远康终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亲路。
再相见?两份寻亲资料惊人吻合
母亲和姐姐远赴异国数十载,找到她们谈何容易!天可怜见,黎远康送到俄罗斯的寻亲资料,竟与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母亲和姐姐也在寻找他!
1988年,黎远康给国务院侨办写信,请求帮助寻找亲人。国务院侨办将信件转交给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大使馆工作人员写信告诉黎远康,中苏两国红十字会已有正常的工作关系,建议他与两国的红十字会联系。后来,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黎远康向中国红十字会寻求帮助,但一直没有结果。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到俄罗斯工作、学习、经商、定居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每当有熟人去往俄罗斯,黎远康就拜托对方帮助寻亲。
2007年,黎远康等到了一个好机会。他的一位中学老师的孩子张飞作为中国华为公司驻外人员到莫斯科工作,黎远康让张飞将自己的寻亲资料带到了莫斯科。
来到俄罗斯后,张飞了解到俄罗斯国家电视一台有一个中文名字叫《等着我》的寻亲栏目,该栏目专门帮助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人寻找失散在异国的亲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把黎远康的寻亲资料交给了该栏目的工作人员。
拿到资料后,《等着我》栏目组工作人员偶然发现,该栏目保存的一份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寻亲资料与黎远康的寻亲资料高度契合,唯一不同的是两份资料表述的离散时间相差了1年。栏目组工作人员认为,这两份资料的提供者应该就是失散50多年的亲人。
原来,黎远康的亲生母亲和姐姐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在中国的亲人。幸运的是,她们也向《等着我》栏目组递交了寻亲资料:只是,黎远康记忆中与母亲分别的时间为1954年,而母亲将分别时间记为1955年。
那么,黎远康的母亲和姐姐在那里?母子三人能否再相见?请看本网后续报道。(记者 张亚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热心网友
123.5.179.x
热心网友
发表于 2010-12-7 21:41:43
很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400037900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