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888|回复: 1

走近我市排爆专家 感受他们的危险工作

发表于 2010-12-7 14: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127921774224.jpg     排爆专家经常要和大量危爆物品“打交道”,他们其实也怕,但已经习惯了。
洛阳网12月7日讯    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及旧城区改造步伐逐步加快,一枚枚“沉睡”地下数十年的废旧炮弹频频“出土”。仅今年10月,我市市区就发现各式废旧炮弹30余枚。这些危爆物品一旦处理不慎,就会给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2003年起,洛钢集团武装部承担起我市市区危爆物品的处置、收集与销毁任务。7年来,经他们处理的各式危爆物品数以千计。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排爆专家,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工作危险,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
  据洛钢集团武装部部长徐建波介绍,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洛阳钢厂武装部组建了一支专业排爆队伍,负责收集“隐藏”在废旧金属中的各式危爆物品。2003年,受有关部门委托,任彦召和同事们担负起了市区的排“弹”任务。“市区发现的废旧炮弹都被我们‘包圆儿’了!怕是怕,但我们已经习惯了。”有着8年排爆工作经验的排爆队员任彦召虽然语气轻松,但脸上的表情严肃异常。
  其实,任彦召和同事们一样,每天都活在家人的祈祷与不安中。正因为工作性质极其危险,武装部曾多次到保险公司为排爆队员投保,可到现在也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我们理解保险公司的顾虑,我们的工作随时都会出危险。”任彦召说。
  经历特殊,几桩排爆任务惊险异常
  徐建波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许多已经泛黄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大家伙负责排爆工作的一段段特殊经历。照片虽已老旧,可在任彦召的脑海里,其中3张照片记录的排爆历险,让他记忆犹新。
  历险一:春都路市粮食局第四仓库工地
  2008年1月31日,工人在清理位于春都路上的市粮食局第四仓库工地时,发现一只高1.23米、直径0.6米、形似汽油桶的容器。该容器外表已严重生锈,一股怪味不时从容器内部往外飘散。
  “我们到场轻轻晃动容器,听到里面有液体流动的声音。”任彦召说,专家随后确认,该容器为解放战争时期遗留的发烟硫酸桶。在经过半年时间的论证和协商后,当年7月10日,这个危险品被拉往宜阳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成功爆破。
  历险二:涧西某建筑工地
  2009年4月,在涧西一建筑工地内作业的挖掘机将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疙瘩”铲断。突然,“铁疙瘩”开始向外喷射火星。“不好!是炸弹!”这声大喊,让在现场施工的几十名工人吓得夺路而逃。
  “炸弹已经断裂,极有可能发生爆炸。在前往现场的路上,我们就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徐建波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们到现场后发现,一小部分弹体仍在自燃,若触及引信就会引发爆炸。徐建波果断决定疏散附近人员,让炸弹内的火药完全自燃。事后检查,这是一枚二战时期遗留的82式迫击炮炮弹。
  历险三:瀍河回族区新安街一建筑工地
  今年2月23日,一男子在东车站对面一处建筑工地收废铁。在将一个土堆刨开后,男子发现了一个铁家伙。在将周边的泥土清理干净后,该男子大惊失色:炸弹!
  公安部门闻讯后,将工地附近居民楼的住户安全疏散。徐建波和任彦召等人近距离观察后发现,这枚严重生锈的炸弹系日军轰炸洛阳期间遗留的航弹,长约1.1米,直径近40厘米,尾部带有风翼,弹体前后端各有1个引信。根据经验判断,这枚航弹的重量超过200公斤。如果其当场爆炸,工地周边的住宅楼将有坍塌的危险。
  就在大家商讨对策时,航弹上的一个锈点处开始冒白烟。任彦召等人随即用布将两根引信包实,并用两根绳子穿到航弹底部,将其轻轻抬到运弹车上后,运往邙山无人区引爆。
  途中,司机尽可能放慢车速,做到缓震、缓行,因为“一个疏忽就可能要了大家的命”。经过紧张的几十分钟后,这枚航弹被成功运达引爆地点。(见习记者 谢磊 文/图)
发表于 2010-12-7 17: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这些用生命保卫人民安全的好干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