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越来越堵,但买车的人却越来越多,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正快速由中国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 新华网报道,合肥,一个普通周三的下午,五点刚过,最近一次拓宽仅两年的长江中路车辆早已排成了缓慢爬行的长龙。另一条主干道金寨路,飞贯南北的高架路上一辆挨着一辆的汽车也只能走走停停,高架出口处车辆如同麻花般纠结在一起,时速仅徘徊在10公里以下,不比行走快。
的哥陶兴忠师傅一边排着队一点点向前移,一边收听电波里道路堵塞的消息。他摇下窗户,点着了一支烟,不无焦虑地说,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出行不畅又迫使更多的人想到买车,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堵车,如此成了恶性循环。
中部省份河南的省会郑州市,一到上下班高峰期,拥堵地段上汽车驶上了非机动车道,而摩托车、电瓶车则不得以驶上了人行道。行人在夹缝中穿行,不时传来因为相互碰撞而起的争吵声。
在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全市主次干道通车里程的增长速度每年不及4%,而机动车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公里道路拥有机动车187辆,已呈饱和状态。
作为中国中部一个中等城市,安徽省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现在已经达到45万辆左右,并且以每天200多辆的速度递增
打车难、骑车难、乘公交难、开私家车更难。不少私家车主抱怨:由于道路拥堵,出行困难,自己是不得以掏腰包提前购买汽车的。
家住合肥市高新区的年轻妈妈黄彩霞2个月前刚买了新车。尽管孩子上学仅有4站地,这个夫妇俩都在企业打工的普通家庭仍然咬牙买了车。“公交车太挤了、出租车又难打,天气渐渐冷了,我不想让孩子受苦。”
据公安部交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最近曝出最新研究成果,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
与愈演愈烈的拥堵状况相对的是,中国汽车产销量全线飙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字,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达到世界第一,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预计将超过8500万辆。
一些专家指出,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还没发展起来就先堵上了,主要缘于他们走了一条和一线城市一样的老路:先发展汽车再修路。
安徽省人大常委李益湘认为,中部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缺乏前瞻性,已明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
还有专家直指大中城市明显缺乏对小汽车的总量规划、使用控制。不仅没有上牌费,而且包括燃油税、停车费等在内的使用成本也很低,极大地刺激了小汽车的无节制使用。例如,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商圈尽管停车位缺口达1万,但地下停车费仅为每小时5元。
当然,二、三线城市还没有形成一个方便、快捷、便宜的公交系统,也是私家车队伍迅速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破解“拥堵”难题,专家和管理部门意见纷呈。北京大学郑也夫教授认为,应建立按交通拥挤程度分区域、分时段的停车收费标准,促使一批车辆高峰期尽量少去拥堵路段。
公安部、住建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陆化普建议开征拥堵费。“你买车,我不能剥夺你的购车权,但我要保护全体人们的利益。尤其要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哪拥堵哪收费。”
李益湘则认为,二、三线城市交通布局和公交系统建设也要跟上。综合利用多种交通工具针对不同需要来解决问题。如轻轨、磁悬浮、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新型有轨电车等,在合适的城市都应该得到推广。同时,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和开发,大力建设地下停车场、地下公交换乘中心,将地下空间资源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招标、挂牌和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