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商时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从物价高涨看大陆“十二五”如何开局》,文章债编如下:
大陆现行的“十一五规划”即将于今年年底期满退场,接续的“十二五规划”则将于明年初“开局”实行。在这新旧规划的交替期间,大陆总体经济出了一个大状况,就是物价上涨率高升到“破表”的程度,以致大陆中央当局决定收紧金融政策。这样的形势,将使“十二五规划”一开始就面对风浪。对此,大陆政府如何扬长避短及趋吉避凶,维护经济持续发展之动能,俾为“十二五”这个新登场的五年规划开一个“好局”,乃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大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窜升到5.1%的水平,涨幅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大出海内外各方的意料。在这种情况下,日前紧接着举行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方针,其中最广受重视的,是明年的金融政策,将从两年来的“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样的表述,虽字面上很圆融及不带刺激性,其实它真正的意涵是“要收紧银根了”。
从金融收紧的角度来衡量,“十二五规划”在明年开局时,首先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是“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的拔河”,亦即“鱼与熊掌”之抉择。因为,“十二五”的政策规划,开宗明义是“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既要平稳,又要较快。这在经济大势承平时期,是很有可能兼而得之。但现在,大陆经济碰上了物价高涨的大状况,万一到明年,物价仍然压不住,那就会逼得大陆当局不得不作出抉择:究竟是稳定物价为先,或是维持增长为重。如选前者,就必须有牺牲经济增长率的心理准备。反之,若选后者,即强调增长,则对物价上涨压力只好尽量忍受。无论如何,物价上涨压力若无法消除,大陆经济社会总要付出一些额外的代价。
除此之外,“十二五规划”还要过一个关卡,就是金融资源的分配问题。因为在金融政策收紧情况下,明年大陆银行体系新增信贷规模预料将缩到6至7兆(万亿)元人民币,比今年实际新增之近8兆元,足足少了1兆元左右。偏偏明年“十二五规划”开局,要培育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环保节能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开发中西部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资金投入。因此,银行信贷规模扩张的受限,恐将引发总体经济各部门的“金融资源争夺战”,利率很可能持续升高。且设若明年房价涨势压不下来,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和民间购屋人也来抢信贷资金,则信贷市场之供需将更为紧俏。由此可见,明年大陆金融资源要如何配置得有效益且能迎合政策导向,是大陆当局的一大考验。
这些矛盾问题,形同目前笼罩在“十二五规划”上面的阴霾,对该规划的实行有不小的牵制作用。但我们从大陆经济的深层结构去探索,发现大陆当局其实有机会从这“矛盾怪圈”里跳脱出来,因为现时大陆经济体系里,存在著一个举世少见的强力引擎,就是“消费内需市场”。这个引擎在过去很少用,现在是刚刚发动,将来的动能必然非常强大,足以抵抗经济上种种负面因素的冲击。如消费内需之崛起,可以激励厂商扩大生产、提高商品供应数量,使物价涨势得以抑制下来。另方面,消费内需之崛起,使厂商营收增加,因而能间接降低厂商对银行信贷之需求,有助于信贷市场供需之趋于平稳。总的来看,消费内需之发展,在大陆当前经济情势下,实是收效最大、成本最小的政策取向。
因此我们建议,大陆当局明年为“十二五规划”开局时,应把相关政策方针集中到消费内需扩张之上,也就是把这一项作为一切工作的着重点。至于其它工作项目,包括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环保节能产业等,亦应以“配合消费内需扩张”为方向。例如电动汽车应大力发展,以创新民众生活的型态。若能坚持走这个方向,则经济稳定与增长之抉择、利率应高应低之争,都将成为次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