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115|回复: 0

食品特供是个危险的信号

发表于 2011-6-22 15: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06月02日 00:54
来源:红网

      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从愤怒,开始变得无奈和默然,随食品安全监管、打击、惩处力度的增强,公众更关心的是,这些举措是不是足以重拾对食品的信心?据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说,各级政府,一定级别的官员都有自己的特供系统,不用从市场上购买。(6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估计这样的新闻出来,很快就会有人出面澄清报道:说法不实,不存在食品特供的现象。不过这样的澄清并不能妨碍公众的判断。因为公众对广告中“人民大会堂专供××”、“人民大会堂国宴××”等等宣传语并不陌生,各厂家都以成为政府特供用品厂家为荣,随着有关部门禁止,类似广告才逐渐淡出市场,不过淡出的也只是宣传,特供制度并没有淡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级政府的特供也并不少见。饮用水源地养的鱼,生态保护区内的畜禽是各部门食堂餐桌的家常菜,纯绿色无污染的食品,领导们吃起来放心,无需考虑农药残留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背景下的确可以高枕无忧。

      或许特供食品有其最初的考量,但在食品事故频发的当下,它却向公众传达了政府官员对市场食品的不信任的信号。官员也是消费者,站在健康角度选择消费放心的食品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你的选择正在告诉公众:食品有问题,不能放心食用。特供正是源于对普通食品的不信任,政府官员都对于加强监管、改善食品现状缺乏信心,全社会的不信任也就不奇怪。

      更为严重的是特供制度使监督者缺乏危机意识和监管的动力。无论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多么泛滥,危害不到监督者的健康,损害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丧失了切肤之痛,到底还能有多少主动监管的决心,着实让人怀疑。面对问题,不是充耳不闻就是推诿搪塞,原本应该认真监督、营造一个安全食品环境为己任的服务精神被抛到九霄云外,问题的泛滥也就在所难免。

       监管难不是监管缺位的借口,随着法律的完善也不能总拿制度说事,现在最缺少的是监督者的服务精神和主动监管的态度,更深层次是监管动力的缺乏。食品问题永远和监督者绝缘,又缺少对监督者的监督,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正是这干与不干颠倒了监督者与公众之间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监管缺位就成了必然。

       日本高官吃福岛蔬菜,双汇经理大吃双汇火腿,这虽然都有作秀的嫌疑,但是至少告诉了公众一个信号:有我们陪着,你们都放心吃吧。然而政府特供,仿佛是在暗示公众,我们不敢示范,食品还不安全,我们也没有能力把食品管好。总之,食品特供是在向公众传达一个危险的信号,还是不要为好!
[作者:任超文]

该贴已经同步到 逍遥者的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