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在我市农村、企业生产一线,活跃着一支特殊科技服务群体——科技特派员,他们利用自身掌握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力量,与服务对象结成多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开拓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的新路径,帮助企业加快研发能力建设。科技特派员已成为我市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助推器。
辣椒种植的省级产业链
河科大农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苗艳芳教授,不仅要给研究生、本科生授课,从事院系管理工作,还担任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丰业辣椒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负责辣椒生产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工作。
2009年7月,作为首批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苗艳芳来到仙桃村,依靠自身掌握的科技成果,指导当地农民进行辣椒种植。经过实地调研,她提出“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帮助当地相关部门成立辣椒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苗艳芳的建议下,当地还建起了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外地经销商通过批发市场收购辣椒,种植户有了辣椒销售价格的话语权。
现在,以苗艳芳为首的科技特派员创业团队,在当地形成了辣椒种植、销售、深加工产业链条,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首批10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之一,得到省、市科技等部门的大力扶持。
这个创业链通过朝天椒高效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使每亩朝天椒产值增加3000元。通过朝天椒种植和加工的示范推广,还拉动周边村子近千户村民脱贫致富。
和苗艳芳一样,2009年以来,我市共选派21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农村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市科技局对外合作科负责人介绍,我市的朝天椒种植、功能型食用菌、家禽家畜养殖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农业产业中,都活跃着科技特派员的身影,促进了优势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
鼓励科技人员到一线去
目前,我市有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65人。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28人,市级科技特派员37人。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我市加快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例如,科技特派员在下派期间,保留原职级,保留原工资福利,保留原政治待遇,保留原编制,同等享受医疗保险、就业保险、职级和工资调整等待遇。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优先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任用。
此外,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时,在不影响所在单位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鼓励双方达成技术合作协议,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提供有偿服务。鼓励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创业服务,支持建立利益共同体,发展科技产业,取得合理报酬和收益。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不少科技特派员还成功领办了企业。首批市级企业科技特派员河科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刘勇教授、动物科技学院张光勤副教授就分别成功领办了洛阳勇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洛阳牧园自动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两公司均在高新区完成注册。
据统计,去年,我市科技特派员共申报专利40项,推动相关企业新增经济效益2.81亿元;农业科技特派员实施农业科技项目25项,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万多人次,带动6000余户农民增收。
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作为一项新制度,我市从2009年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市科技局副局长赵冬梅认为,这项制度还需要更多部门大力配合,还需要从机制体制上不断完善。
她认为,我市科技特派员制度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不高,基层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二是支持范围和重点还需进一步扩大,目前主要偏重于重点行业或优势产业,对其他领域兼顾较少;三是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数量少、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四是科技特派员与派驻单位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赵冬梅表示,今后科技特派员工作将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着眼于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突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主题,引导科技特派员重点向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硅光电、能源电力、石油化工、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特种养殖等产业发展,鼓励特派员领办或创办实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同时,我市还将健全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大力扶持科技特派员创业链,扩大利益共同体的覆盖面,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由单纯追求成果推广覆盖面,向追求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在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张现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