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酉阳杂俎白话解说:汉明帝、魏明帝与白马寺
不二往事书
洛阳白马寺
据说魏明帝曹睿时期,重建了白马寺。白马寺中有高高悬挂的经幡,经幡的影子映入魏明帝曹睿的大内皇宫之中。魏明帝曹睿看到经幡的影子,感到很奇怪,就向身边的随从问道:佛陀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人们这样的尊敬他。
魏明帝曹睿,三国时魏国第二个皇帝,曹操之孙,曹丕之子。
白马寺在东汉末年毁于战火,魏文帝曹丕时期予以重建,魏明帝曹睿时期恢复规模。
白马寺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城东。创建于东汉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东汉汉明帝刘庄为东汉汉光武帝刘秀之子。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方而来,在宫殿庭宇之间飞行。
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刘庄将此梦告诉诸位大臣,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身长六丈,全身可以放出金色光芒。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史称永平求法。
永平八年,蔡音、秦景等人在大月氏国,大约是今天的阿富汗附近,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佛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和蔡音、秦景等东汉使者,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一同返回洛阳。汉明帝刘庄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接待,并安排他们暂住鸿胪寺。
鸿胪寺,鸿的本意是大雁,引申为大:胪的本意是皮肤,引申为传,寺的本意有法度的含义,引申为官员办公的官署。
人们在主持礼仪仪式时,往往需要大声地传达信息、安排事务,所以掌管国家礼仪的部门被命名为鸿胪寺。鸿胪寺起源于汉代,主管国家礼仪与外交事务。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刘庄敕令在洛阳兴建佛教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源于鸿胪寺之寺字。
原文:
魏明帝始造白马寺。寺中悬幡,影入内,帝怪,问左右曰:“佛有何神,人敬事之?”
《酉阳杂俎》为唐代笔记小说集,前卷20卷,续集10卷,共30卷,撰者为段成式(803年~86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