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480|回复: 0

唐僧的原型是唐朝僧人玄奘,那孙悟空的原型是谁?猪八戒呢?

发表于 2017-7-26 06: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原型为唐代僧人玄奘。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EwMQMwUSq7M3Um9w.jpg 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那么孙悟空有没有原型?原型又是谁?
Q3QuQI3XUIm3IZ3q.jpg
在《西游记》中,孙猴子是从石缝中蹦出来的,然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却有着数百年民间传说的源泉,有着复杂的原型背景。

最早成文的孙猴子是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形象是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的猴行者形象,就是《西游记》中孙行者的前身。 Iw4umR9huGrwDMSw.jpg
元代到明初孙悟空形象渐渐清晰:元代到明初,关于孙行者的民间神话和传说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惜的是,这方面的材料流传下来的不多。在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是相伴而生的姊妹艺术。关于取经故事的戏曲,金代有院本《唐三藏》,元代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可惜都已不存。在“西游戏”中,最重要的是元末明初人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取经题材作品。它从唐僧出生遭父难写起,经由观音安排西天取经,先后收服龙马,率孙行者、沙和尚、猪八戒西行,经过女王逼配、过火焰山等磨难,取回真经。
鲁迅和胡适的“国货说”和“舶来说”:
鲁迅就曾给胡适写信,认为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是受到中国民间传说的启发,具体地说,是受到《太平广记》中的怪兽无支祁的启发。
JbKiUjkHKsUmyipP.jpg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吴承恩对无支祁的传说是十分熟悉的。因此鲁迅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应是无支祁。鲁迅的这个研究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但他却不赞同鲁迅的说法,而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意见。他在1923年出版的《西游记考证》里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 MbvUgZ1uu8kkVM1Z.jpg
胡适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应从印度最古的纪事诗《罗摩衍那》中去找线索。这首诗中有一个重要的神话人物,即猴子国中的神猴大将,叫作哈奴曼。
在《西游记考证》里,胡适举了关于哈奴曼这样几条描写:
哈奴曼是天风的儿子,有绝大神通,能在空中飞行,他一跳就可从印度跳到楞伽。他能把喜马拉雅山拔起背着走。他的身体大如大山,高如高塔,眼放金光,尾长无比。有一次,哈奴曼飞向楞伽时,途中被一个老母怪一口吞下去了。哈奴曼在这个老魔的肚子里,心生一计,把身子变得非常之高大;那老魔也就不能不把自己的身子变大,后来越变越大,那妖怪的嘴张开竟有好几百里阔了;哈奴曼趁老魔身子变得极大时,忽然把自己身子缩成拇指一般小,从肚里跳上来,不从嘴里出去,却从老魔的右耳朵孔里出去了。
哈奴曼有一次同拉凡纳决斗,被拉凡纳们用计把油涂在他的猴尾巴上,点起火来,那其长无比的尾巴就烧起来了。然而哈奴曼神通广大,不但没有被烧死,反而借刀杀人,用尾巴上的大火把敌人的都城楞伽烧完了。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孙悟空原型吗?
然而,鲁迅并不同意胡适的意见,在随后写作的《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一文中,他写道:“我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类无支祁。但北大教授胡适之先生则以为是从印度传来的;俄国人钢和泰教授也曾说过印度也有这样的故事。可是由我看去:1、作《西游记》的人,并未看过佛经;2、中国所译的印度经论中,没有和这相类的话;3、作者——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
中国文学研究院的专家认为,花关索应该就是孙悟空的本相,原因有三。一、《花关索传》中,对于敌人“马上只比拳头大,轮枪使棒似猴狲”的漫骂,花关索回敬了一句“尿泡空大无斤两,秤它虽小压千斤”。在《西游记》(第三十一回)里,孙悟空也在同样的情况下说了这句话。

D3vyZ30bzL182hSE.jpg
1967年,上海嘉定县发掘一座古墓,据考证,这是明代成化年间,西安知府妻子的墓,从墓中发现了当时北京永顺堂刻印的十六种说唱词话,其中有一部以关索为主人公的《花关索传》。始建于唐代的福建开元寺西塔的壁上;刻着一尊手握剑、腰挂葫芦的南宋版孙悟空的浮雕,这与花关索的特点不谋而合,现在香港、台湾信仰的齐天大圣与这浮雕一样。专家强调,如果太拘泥于猴子这一形象的话,将会有掩盖事物本质的危险。
孙悟空的原型是明朝的著名首辅夏言。《西游记》的真正作者是明朝隆庆时期的首辅李春芳。曾经身为首辅的他,深知官场险恶及文字狱的凶险,为免本人、家人及他人受害,他特意假无后之人吴承恩之名传印。

n17A73a1H1h3VGzz.jpg
《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牛魔王、红孩儿的原型,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嘉靖、夏言、翟鸾、徐阶、严嵩、严世藩等。夏言打死六耳猕猴,是暗指夏言是间接杀死曾铣的“凶手”,因为当初若不是他徇私枉法对严嵩、严世藩等小人网开一面,也不会有今日严嵩、严世藩等小人的栽赃陷害!作者也以此暗警后人:无论官、民,对于存在于官民中的小人,都要象徐阶智除严嵩、严世藩等小人那样给予斩草除根式的狠狠打击,否则必遭报应;如来佛化五指为山把孙悟空压住的五指,暗指封建礼教中的天、地、君、亲、师,暗示象夏言、曾铣等人一样的无数仁人志士,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战天斗地之勇,但在如大山一般的封建思想压迫下无法施展的悲愤;孙悟空的被逐几次,是暗示夏言被逐几次。
《 西游记 》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各路神仙降他不得,玉帝遂请如来佛祖将其制服,压在五行山下。后经历五百年,方被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救出。观音菩萨在往中土寻找取经人的途中路过五行山,见到了被压石猴的生活状况:“口能言,身不能动”(第八回)。

PmaJ6QjcAfffg8mg.jpg
令人拍案的是,在现实世界里,竟然也发生过类似石猴被压的事情。《西游记》成书于 明朝 ,而这桩奇事也发生在明朝,主角是一个叫陈谔的朝廷命官。被活埋七日不死。
孙悟空历史原型为胡人石磐陀:
唐朝开始,就已经有人开始用图画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西域壁画上有了猴脸“孙行者”的形象。图为敦煌壁画中发现的现存最早的“唐僧取经图”,这幅图比吴承恩小说早三百多年,图中双手合十的“孙行者”面目狰狞,牙槽外露。 tRXeRmWrrxx0RX3X.jpg
在敦煌壁画中一共出现了六幅玄奘取经图,均绘于西夏(唐朝时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政权)统治瓜州晚期,彼时画中还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有说法称,右侧这名尖嘴猴腮的“胡人”很可能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名叫石磐陀,甘肃人。敦煌学学者段文杰研究此壁画后,发表论文论证了图中的猴形人即孙悟空原型。名叫石磐陀,其家乡在今甘肃省安西县锁阳城一带。论文中介绍,唐贞观三年(公元 629年)八月玄奘西行取经,途经瓜州(今锁阳城)时在当地寺庙讲经说法一月有余,期间胡人石磐陀受其感化而与识途老马助玄夜渡葫芦河、闯过玉门关、越五峰(白虎关、红柳园、大泉、星星峡)、入新疆。因当时佛教兴盛,玄奘讲法及与石磐陀西去取经的历史被人们广为流传。后吴承恩依此写成《西游记》。 ZJ7o1BzUpbLaUuIv.jpg
其他孙悟空原型的三种说法:
1、唐代高僧释悟空
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天宝十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贞元五年回到京师,在章敬寺修行。释悟空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并且回来时在龟兹、于阗等地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在当时的西域地区影响很大,亦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由此,多有学者认为,在 “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后来《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艺术形象,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参见孟繁仁《西游记故事与西夏人的童话》)。目前,此说还留有进一步研究和发现的空间。 PHetyb5YlbEZLwhE.jpg
3、道教的齐天大圣猴
最近,福建在一座山顶的小庙里发现有一座齐天大圣的石雕像,还有一个通天大圣的牌位、一座齐天大圣姐姐的石像,因此有人认为孙悟空的老家就在福建。 m1bwJf1vHqjg35S6.jpg
这位齐天大圣的家族与美猴王有关系吗?有。但与福建并无太大关系。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拜神,而且随时可以造神,多了几个猴精没多大关系,但等级制度还是要遵守的,按照道教的制度,高等级的是神、是仙,普通的则称圣,猴精之类的山精水怪当然只能称为圣——大圣、小圣。到了元代,这些猴精就成了杂剧《西游记》中所说的“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这么一个家族,渐渐的也就有了偷仙桃、闹天宫的事。
孙行者的猴子形象来源于胡人石磐陀,形象很可能在残唐北宋在民间就出现了,在诗话里化身白衣秀士猴行者,至元代大量高素质读书人沦落市井,此时猴行者的猴子形象被确定成文。至于巫支祁、哈努曼等,则可能是西游记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脑洞越开越大,出现的分支版本。 kx6oBdbf4D7FrEYS.jpg
中国第一个摩顶受戒的僧侣是曹魏朱士行,也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僧人,事迹是取回了大品般若经。猜猜他法名叫啥?叫八戒。另另外,朱士行是第一个取经僧人,却不是第一个取经人。东汉明帝时曾遣使十二人至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佛像和两个西域僧人。猜猜四十二章经是咋运回来的?白马驼经。所以玄奘是取经人,悟空、八戒也是取经人,白龙马是取经马。

a6119RdIjj1Z696I.jpg
据说沙和尚原型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到的有天晚上在流沙里迷路了,半死不活的时候梦到了深沙神指路。西游记作者一看,得,跟着一起走吧。据据说,猪八戒的原型是藏传佛教里的摩利支天,特色是骑在猪上,或者自己的脸就是猪脸。而西游记里说高老庄就在乌斯藏境内。
l331AI3iW4EZ8A1C.jpg
至于闹天宫的故事,别忘了天宫不是只有猴子能闹,南游记里华光天王学习猴王大闹三界,比猴子动静大多了,哪吒专业闹海,这些套路都差不多,闹只是闹,不是反,都没有明确的纲领,只是率性而为,最后不了了之,这很可能反应了中国文人的某种集体矛盾心态:即不满自己在体制内混的不好的现状,又不愿意反对体制,君君臣臣的经是好的,只是被小人当道念坏了,所以我才混的不如意,只能来写小说。 D97BH4ZBgA7szsRl.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