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首页
城事
美食
旅游
牡丹花会
家居
房产
分类
汽车
Discuz!
新房楼盘
二手房
门户
城事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培训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河洛城事
河洛摄影
洛浦漫笔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当前位置:
»
论坛
›
河洛网语
›
聚焦河洛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2089
|
回复:
0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下)韦力撰
谁的迷迷2013
谁的迷迷2013
当前离线
积分
60
窥视卡
雷达卡
发表于 2017-7-27 17: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刘、柳被再次贬出京城后,二人结伴而行。到衡阳时,他们二人各奔东西,二人于此互相赠诗,柳宗元写了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该诗中有这样一句:“直以慵疏遭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由此可知,刘禹锡的被贬的确是跟写诗有关。
刘禹锡在当五年连州刺史后,穆宗卒,敬宗李湛即位。讨厌他的皇帝死了,他的仕途也总算有了小转机。几个月后,刘禹锡调任和州刺史。刘在此任职两年多,而后被召回洛阳。在返回京城的路上,他途经扬州,在这里见到了白居易。二人见面分外感慨,刘禹锡在此写下了一首名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郑氏三公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说,刘禹锡自己被贬在这荒凉偏远之地竟然二十三年之久。当然,刘所说的这个时段是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出京城算起。而后的两句则是用典,其中的“闻笛赋”三字讲的是西晋向秀的故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为不满司马氏篡位权而被杀害,而后向秀经过这两位朋友的旧居时,听到了邻居的吹笛声,于是悲从中来,向秀就作了篇《思旧赋》。刘禹锡在本诗中引用这个典故,是以此来追念被赐死的王叔文,同时也是怀念已经故去的好友柳宗元。由此可见,刘禹锡是何等的念旧,也由此可知,他的二十三年被贬,就是因诗获罪,而今他依然怀念那些跟他搞改革的战友。
而“烂柯人”则是用晋人王质典。相传王质上山砍柴时,偶然遇到两个小孩在下棋,于是他就站在旁边观看,等这盘棋下完时,王质手中的斧子把都已经腐烂了。王质回到村里,发现村中已经没有了认识的人,一打听才知道,他看那盘棋的时间是一百年。刘禹锡用这个典故来表示自己被贬他乡二十三年,而今返回之时,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原来这里叫“成功广场”
刘禹锡晚年交往最密切的朋友就是白居易,因为他们二人后来一同住到了洛阳,并且二人还有着不少的倡和诗,比如白居易写过一首《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白居易写这首诗时,已经患了风痹之症,多年的患病让他意志消沉,使得这首诗有着一种消极的悲观情绪。刘禹锡收到这首诗后,感觉到白居易的意志消沉,于是就和了一首名叫《酬乐天咏老见示》的诗: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修整一新的刘禹锡墓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其实身体也有病,他当时患有足疾和眼疾,但是此诗的格调上与白居易不同。首先刘承认谁都不愿意老,因为年岁大了之后的确可怜,不但身体难受,形象憔悴,就连看书多了,眼睛都会不舒服。这几句话是说,刘赞同白在诗中所言人老之后生活是何等的不易。但在下半段,刘的话锋一转,说人岁数大了,虽然有那么多的不便,但是毕竟能够经历那么多的事,又认识那么多的人,这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这句话的潜台词应当是说:别看活到老了不容易,但多少人还没有运气能够活到老。接下来,刘在本诗的最后说出了至今还被后人不断引用的那个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这句诗为后世多有褒赞,比如明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二十五中称:“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老,优游诗酒间,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公亦自有句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盖道其实也。”卞孝萱、卞敏在《刘禹锡评传》中评价该诗说:“刘禹锡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彩霞,情绪积极,格调高昂,有一种鼓舞人的力量。”并由此得出结论:“在唐人咏老的诗篇中,刘禹锡的这首诗在胸襟的开阔和感情的昂扬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当年跟刘、白倡和者,还有不少的诗人,因为白居易的名气,使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诗人。某天,白居易请元稹、刘禹锡等到家中做客,白提议每人写一首诗,内容是关于南朝兴废之事。此事载于《鉴诫录》卷七:“长庆中,元微之、刘梦得、韦楚客同会白乐天之居,论南朝兴废之事。乐天曰:‘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今群公毕集,不可徒然,请各赋《金陵怀古》一篇,韵则任意择用。’时梦得方在郎署,元公已在翰林,刘骋其俊才,略无逊让,满斟一巨杯,请为首唱,饮讫,不劳思忖,一笔而成。白公览诗,曰:‘四人探骊,吾子先获其珠,所余鳞甲何用?’三公于是罢唱,但取刘诗吟味竟日,沉醉而散。刘诗曰:‘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荒苑至今生茂草,古城依旧枕寒流。而今四海归皇化,两岸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写的这首诗名叫《西塞山怀古》,他在那场诗会上,竟然一杯酒后,不加思索就一挥而就。白居易一看,跟其他三人说:刘梦得已经拔得了头筹,咱们仨还有什么可写的?而后白居易对这首诗吟叹不已。
围着这里转了几圈,都未曾找到古物
而刘禹锡所作的《金陵五题》的第一首《石头城》,也同样让白居易赞叹不已,《珊瑚钩诗话》中说:“刘禹锡作《金陵》诗云:‘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当时号为绝唱。又六朝中《石头城》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白乐天读之曰:‘我知后人不复措笔矣。’其自矜云:‘余虽不及,然亦不孤乐天之赏耳。”由此可见,白居易绝对是刘禹锡在诗方面的知音。宋代的苏东坡也极其喜欢刘禹锡的这首诗,并且两次在自己的诗中化用本诗的诗句,而后有人说这是东坡抄袭,也有人说是东坡误用,叶梦得专门在《石林诗话》中替东坡辩护:“读古人诗多,意所喜处,诵忆之久,往往不觉误用为己语。……如苏子瞻‘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此非误用,直是取旧句纵横役使,莫彼我为辨耳。”
叶梦得说,读古人诗多了之后,就容易记住其中的名句,而后在自己写诗时,就会不经意地用进诗中,以为这是自己所说的佳句。叶认为东坡所用刘禹锡的名句并不是误用,只是因为东坡气度极大,他会任意使用古人佳句,因为已经到达了不分彼此的程度。且不说叶梦得的这段辩护是否强词夺理,但至少可以证明,东坡是何等的欣赏刘禹锡的这首诗。然而后世对刘禹锡的诗作最为熟悉者,则应属《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太有名气了,历代的夸赞之语太多,我仅引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的评价吧:“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句评价很有意思。施补华说,刘禹锡如果说燕子飞到了他处,那这首诗就会变得很呆滞。刘禹锡此诗说原来本在大家巨户,庭前的燕子依然没有离开,只是飞入了而今的百姓之家,以此来感慨世道沧桑,故而沈德潜评价到:“言王、谢家成民居耳,用笔巧妙。”
墓的背面有新刻的碑记
刘禹锡在诗学上的贡献,更多者是他把民歌小调引入了诗中,这种民歌小调就是《竹枝词》。刘禹锡写过十一篇《竹枝词》,卞孝萱称此“篇篇都是佳作”,我引用其中的三首如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住在成都万里桥。
其实这三首诗中的第一首,最为后世所传唱,尤其最后一句的双关语,被今天的年轻人在谈情说爱时,常常诵读。
刘禹锡为什么要把《竹枝词》引入诗歌创作呢?他在《竹枝词九首》中做了如下的解释:“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介绍文字
原来是他在建平时,听到当地土著演奏《竹枝词》,由此他想到了当年屈原就是听到了一些民歌,而后改编出了著名的《九歌》,于是他就效仿《九歌》,创作了九首《竹枝词》。他的这种创作当然会得到好友白居易的夸赞,白在《忆梦得》诗注中说:“梦得能唱《竹枝》,听者愁绝。”看来刘禹锡不但能写《竹枝词》,同时还能将其唱出来。而宋代的黄庭坚则把刘禹锡改编的《竹枝词》看得更高:“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杜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
刘禹锡除了改造《竹枝词》外,他还将《杨柳枝词》改为了诗。对于这种词的来由,刘禹锡在《杨柳枝二十韵》小注中称:“《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故赋之。”看来《杨柳枝词》是洛阳一地歌妓们唱的韵调,不知是否像今天明星唱他人之歌时所说的“翻唱”。但刘禹锡确实翻唱得有水平,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应当是: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刘禹锡对于《竹枝词》与《杨柳枝词》的翻唱,可谓大获成功,晚唐诗人温庭筠在《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中写到:“京口贵公子,襄阳诸女儿,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看来当地民间有不少人都在唱刘禹锡改编的《竹枝词》和《杨柳枝词》,对此,清代的翁方纲有很高的夸赞,其在《石洲诗话》卷二中说:“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
刘禹锡墓位于河南郑州荥阳市东南310国道旁。这一程的寻访是以郑州为中心,而后向四边发散。今日寻访的第二程就是刘禹锡的墓。在寻访途中,路遇一家看上去还算雅静的饭店,我请司机师傅在此吃了个饭。以我以往的惯例,为了赶路,同时也是为了不错过最佳的拍照时间,因此在寻访途中少有吃饭者,大多是以吃烧饼或面包来充饥。但此程的这位司机师傅一路上多有替我着想者,这种相互体谅让我决定牺牲一段赶路的时间,专门请他吃顿饭。在饭桌上,聊起了身世,彼此又是叹息一番。活在这个世上其实都不容易,只是不容易的角度不同罢了。
饭后回驶到偃师,上连霍高速奔荥阳,前去寻找刘禹锡。行五十余公里下高速驶上232省道,南行10公里,在超一辆大车时,拉满煤炭的大拖挂车可能因为超载,轮胎突然爆裂,爆出的气浪力量之大,将我乘坐的出租车吹得摇晃起来。司机没有把紧方向盘,险些撞上迎面驶来的另一辆车。司机惊了一头汗,我也吓得过了半天才缓过神来。看来危险的降临大多会是一种意料不到的情形,人生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摊上怎样的事。既然世事难料,那也只能活在当下地努力做事吧。
墓旁的房屋锁着门
左转驶向310省道,东行5公里过大海寺,在荥阳市东南310国道旁看到几层楼高的巨大雕像。我马上让司机停车,奔向这组雕像,前往细看。我本能地觉得这其中三人中,应该有刘禹锡。此雕像处在一巨大广场的中央,在一个平台上并排站着三位,从雕像的模样分不出三者各为何人,而基座上则写着“郑氏三公”的字样,我不知道是哪三公。远远地看到有人骑车路过,立即跑到近前向其请教。此人停下车,站在原地思索了一下,告诉我说,这叫三公像,其中两公是郑成功、郑和,还有一位肯定也姓郑,但他却想不起这一位叫郑什么了。
这回轮到我站在原地开始琢磨了:郑和是明初人,郑成功是明末人,这二人相差近三百年,怎么可能并排而立呢?但转念一想,现代人喜欢“穿越”,说不定他二人在某个维度空间里也真的能够跟另一位姓郑的相聚呢。至少前人觉得关公跟秦琼打一仗也没什么不可以,虽然有人质疑:“我在唐朝你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
我终于想起自己来此是寻找刘禹锡的墓,而不是研究时空穿越,于是四处张望,看到了一位老人,马上走上前向他请教刘禹锡墓的方位。老人顺手一指说,就在马路的另一侧。顺其所指,看到了路右侧的一个小土丘。其实刚才车开到此处时已经路过了那里,只是我在全神贯注地盯着这座雕像,而未曾注意右边就是刘禹锡墓所在。
穿过马路,走到小山旁,至此才看清这是一个公园,入口处的名称叫“禹锡园”。走进园中,一路上行,来到了小土丘的顶端,感觉到禹锡园占地面积很大,至少在百亩以上,而刘禹锡的墓则处在此园的东北角。这个墓显然是新近做过整修者,虽然体量较大,但没有看到任何的古物留存。以刘禹锡在历史上的大名,这里应当有许多的古碑才对,不知是否已被运进了博物馆。在刘禹锡墓的侧旁,有一组新盖的仿古建筑,我想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文物介绍,可惜我来的时候,这里锁着门。在整个公园内,我既未遇到过游客,也没见到过工作人员,无法了解到相关细节,只能在公园瞻仰一番后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400037900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