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北京与上海互看不顺眼,成都与重庆总是难辨难分,总有那么些脾性相似的城市会引得二次元与三次元的人类们口诛笔伐。每个人都对自己故乡的土地爱得深沉。然而爱之越深,恨之越切。纵使你深知自己所在城市的千万个槽点,也不愿外人一句数落。
何况西安与洛阳的论战,古已有之,今仍不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似乎总要分出个高下才身心畅快。真要比,不妨抛却成见,戒掉私心,旁观者心中也有灯一盏。
比历史。人们总爱比历史。挖地千尺,好像只为快意恩仇。不过要看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否厚重,大部分的确取决于它的历史,小部分取决于现今。而西安与洛阳同为十几朝古都,各种考证层出不穷。私觉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唯一有区别的只是你对其所历朝代的偏爱。有人会拿古迹说话,西安已有七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则有六处,许多都被战火烧了个干净。于是有人说洛阳“没有古迹,只有历史”也不足为怪。可古迹是一回事,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古迹没了,活化石还在。文脉史脉一断,气没接上,再坚固的城池也灰飞烟灭。
比神。上古时代,人和神的界限并未像现在如是分明,三皇五帝的模样后人取各种祥瑞以造之,“四目”,“蛇身”,“牛首”,一片怪物样,却总能安定人心。看来历史上也有不总是看脸的时代。要是现在,伏羲,神农,仓颉一定只是那个角落里的孤单忧郁小青年。话说回来,伏羲有个女儿叫宓妃,就是曹植《洛神赋》中那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就因贪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洛阳。倒是未曾听说有神迹降临西安的。
洛神宓妃
比人。古云“人杰地灵”,即是说一个城市好,最根本的还是看生活在那里的人。以两座城市为故土或主要活动地,都能列出一大波响彻云霄的名字。洛阳有:周公旦、老子、伯夷、叔齐、刘邦、嵇康、阮籍、杜甫、狄仁杰、白居易、玄奘、韩愈、李煜、赵匡胤、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等等。西安有:周文王、周武王、秦穆公、秦始皇、隋炀帝、唐玄宗、霍去病、李广、苏武、杜牧、韦应物、柳宗元、鱼玄机、班固、颜真卿、王重阳、钟馗等等。统计一下在看到哪些人的名字时你眼睛亮了一下,闪亮次数与喜爱程度成正比。
比丰富性。也就是包容性。装得下山川湖海,也容得下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喜怒哀思悲恐惊都有,酸甜苦辣咸麻涩鲜也不差。各式建筑林立,动物植物生态系统多样性,有景可赏,有展可看,有文可作,有人可恋,有逼可装。
比舒适度。天时地利人和,地理位置决定三分之一。交通便利,十步一家超市,百步一个厕所,千步一家银行。气候宜人,有雨可下,有雪可观, PM2.5 不能总重度污染,常有晴天。人口适中,上下班高峰期堵车不超过一小时。街道干净,人民群众排队自觉。方言易懂,交流无碍。
后两项,只有长久生活在那里的人才能体会到。明白人心中自有一杆称。而关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与价值,可用人来做对比。因为人生来不是走向世界,就是走进历史。城市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