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545|回复: 0

干货!唐三彩真伪鉴定方法分享!

发表于 2017-7-27 22: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nBHye3yyBwCbcZf.jpg
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以其造型生动、色泽艳丽、生气息浓厚血闻名于世。所谓“三彩”实际上是指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因以黄、绿、蓝三色为主,故称三彩,又因创烧于唐代,最早出土于洛阳,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
ZKR8k88vklWW8ShA.jpg
1905年(清光绪31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在古都洛阳北邙山发现一批唐代墓葬,北邙山位于洛阳城北部,是唐代 大地主贵族最集中的墓葬群,墓室密集,以至当时就有“几无卧牛之地”之说。唐墓陪葬的金银珠宝、青铜漆器等早已被历代盗墓贼洗劫一空,剩下累累白骨和东倒西歪的唐三彩无人问津。也许是盗墓贼的气急败坏所致,所有的唐三 彩几乎都被打碎摔烂,脚踏土埋。当铁路工人挖出来这些缺胳膊少腿的陶俑时根本不知为何物,随意丢弃在杂土堆 上任凭其风吹日晒。当地人更是嗤之以鼻,认为陪葬死人 的东西阴气太重不吉利。随着挖出的三彩陶器越来越多, 几个头脑灵光的人开始捡拾几个运到北京的古董店里代卖,很快就被外国人买走了。
消息传开,当地人趋之若骛,一时问大大小小唐三彩都运进京城,古董店堆积了各式各 样的唐三彩。这种情形引起了我国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罗振玉先生和王国维先生的注意,他们查阅史料,追本寻源亲 赴河南考察,并共同发表了研究成果,公开指出:北邙山出土的这批彩釉陶器就是大名鼎鼎、屡见于文献著录的唐代 随葬明器。顿时国人如梦初醒,市场上流通的唐三彩很快销 售一空。北邙山唐代贵族墓葬群也由此遭遇了历史上持续时问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盗挖范围最广的毁灭性破坏。
清末民初,唐三彩的最大买家是暂住北京的西方人,他们出手阔绰,不惜重金。据说当时出土唐三彩的黑市交易价值一寸一万(即按高度每寸价值1万元人民币)。唐三彩自出土以来便一直受到欧美市场藏家的追捧,在2002年的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唐代三彩陶马以53.4万美元拍出;彩绘骆驼骑俑也以47.275万美元拍出。唐代陶俑《猴子与骑骆驼的妇人》估价14一16万美元,最后以20万美元成交。可见其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清末民初,开始出现了大量唐三彩仿制品,有些仿制品技术高超,非常难以辨别。
Za7AhccDbCBPYBDh.jpg
陕博藏唐三彩男骑俑
KsgwTr70PGX95Jq7.jpg
三彩镇墓兽
UvKa94fz9r3v6Feh.jpg
三彩刻花三足盘
r75s6UXW958Af35a.jpg
陕博藏唐三彩牛车
VTSC3GxkQSuxz22t.jpg
唐三彩榻
zkn0zE0HK0i0rZA9.jpg
唐三彩假山
唐三彩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人物俑、动物俑、器皿类和建筑模型类。人物俑类包括镇墓兽、武士天王俑、官吏俑、出行仪仗俑、伎乐俑、家作侍仆俑、胡人俑等。动物俑则以马、路轮、牛、狮子、羊、鸡、狗等较为常见。器皿类的器形主要有碗、瓶、罐、盘、杯、钵、水盂、壶、塔式罐、砚台、烛台和枕等。建筑模型类包括井、灶、柜、榻、牛车、房屋庭院、假山、水池以及建筑构件等。
通过传统的鉴定方法来鉴定唐三彩真伪,一般是从胎质、造型、制作工艺、施釉方法及釉色五个方面着手。
1
胎质
胎质分为白胎和红胎两种,是因为其所采用的土料不同。白色胎料是精选的上好粘土,即所谓“高岭土”,烧制的胎体坚硬、吸水率低、胎色洁白或灰白色;红色胎料为陶土,烧成后的胎体较为粗疏,呈瓦红色或泛红。
DIue6PzQtzUUUvcE.jpg
胎中泛红
仿品胎质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瓷胎,胎料选用瓷土,胎质更为细腻致密且质地坚硬,叩击声响清亮。第二种是用石膏做胎,所作胎体的质地坚硬,胎为白色或白色中稍稍发灰,且手感较轻。第三种是陶胎,由于原料淘洗不精,使胎内來质较多、颗粒较大,胎质显得比较粗疏,手感也较轻。
2
造型
唐三彩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器皿类形体圆润、饱满,俑类比例适当、形
体舒缓、曲线流畅,特别是人物俑的五官造型清晰、生动活拨、立体性强。唐三彩的造型质朴浑厚、优雅稳重,反映了唐代宏伟壮硕、堂皇富丽的审美情趣。唐三彩的仿品都是以出土的唐三彩实物为参照模仿制作相同的器型,只追求外形上的相似,所制作仿品只是一味地效仿参照物,整体的造型形态僵硬死板,一点也没有真品自然协调的感觉。也有高仿的三彩仿品直接在出上实物上翻模制作,或是使用电脑技术采集真品三彩的三维立体数据进行仿制,但是对细节部位和神情姿态的把握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3
制作工艺
唐三彩动物模具
唐三彩的成型方法主要分以下三种:轮制、模制和捏塑。生活器皿多使用轮制,俑类及模型等多釆用模制和捏塑。根据器物的造型特点可单独使用一种工艺,也可同时使用两种或三种工艺,如塔式罐的制作,罐体部分轮制,罐身的贴花用模印,莲花底座则捏塑而成,最后将其粘合在一起。另外一些上述制法无法解决的部分则釆用粘接法,如马身上的马具垂饰,路骑上的毛链和载物,镇墓兽的角和双翼等等。仿品一般多使用模具一次注裝成型,器身上也没有轮制或手捏的制作痕迹。有些仿品虽然也使用和传统工艺相仿的翻模制还来制作,但器物都显得比较粗劣,比例不当且线条生硬,制作粗糖且造型笨拙。
4
施釉方法
唐三彩器是一种低温釉陶,其釉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铅和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呈色剂,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锅和少量齊、镁等碱土氧化物成分。釉料中包含的氧化铅的作用是作为烧造过程中降低釉料焰化温度的助恪剂,不仅可以增强釉的流动性,还有利于釉的稳定性和与胎的结合。施釉的方法多种多样,简单归纳如下:
点彩施釉。在素胎上直接用笔沾上彩釉,在器物的一些部位作出相间排列的大小一致或不一致的点状、块状或带状釉彩,构成的纹样包括斑点、斑块、条带、花朵、串珠等图案。
烧釉。绕釉是指把所要施釉的器物水平放置,从上而下把釉汁淺洒到器物身上,使之自然流淌的附着在器物表面。在饶軸过程中必须不断搅动釉料使其均勾,再将其饶到器物上。由于铅釉易流动的特性,釉层在高温焙烧下焰融之后,各种色釉向下自然流淌相互交错形成带状纹样。
填釉。在胎体刻出线纹图案或印花图案,然后填以色釉。一般用于器物的肩、腹以及内底部,题材包括植物、雁鸟、宝相花、菊花等图案。此外,唐三彩的人物俑还有一道工序称之为“开相”,即俑的头部和面部一般多不施釉,而是在烧好的素胎面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用磨好的软石质颜料在其上绘彩,一般将唇部和面颊涂红,将眼晴、眉睫、胡须和巾帽等涂黑。这种彩绘工艺比较写实,增加了人俑形象的质感,使人俑的神态更加生动传神。
5
釉色
smYiq7xngyRQQ7s1.jpg
WH7xdkPGCDV71h7W.jpg
ub2Z2470442n0Mnx.jpg
真品釉面流淌效果
唐三彩是在陶坯上涂的彩釉,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等不同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让红、绿、白三色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经过高温烧制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变化,形成自然垂流,相互渗透,色彩协调,花纹流畅。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真品刷釉流淌自然,窑变美妙,色泽鲜艳夺目,而且较为光亮莹润,但不刺眼,仿品喷釉讲究,很少自然流淌,釉色虽光亮绚丽,似有刺眼的感觉而真品往往有细小纹片,仿品纹片往往太大,而且有较强的玻璃感,不如真品淳厚柔和。
wIfQOfIZFZv5VNtf.jpg
真品
R936888I8iK8k6K2.jpg
赝品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