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首页
城事
美食
旅游
牡丹花会
家居
房产
分类
汽车
Discuz!
新房楼盘
二手房
门户
城事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培训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相亲交友
跳蚤市场
本地商家
社区
河洛城事
河洛摄影
洛浦漫笔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当前位置:
»
论坛
›
河洛网语
›
聚焦河洛
›
帖子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1445
|
回复:
0
回家了,你说的是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还是有滋有味的家乡话?
学已有11
学已有11
当前离线
积分
50
窥视卡
雷达卡
发表于 2017-7-31 18: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近看到好多在谈论普通话和家乡话的文章,感觉很有意思,也让我想起了大学一位老师给我们上过的一次课,老师说:其实普通话是元代政府为了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而设立的。简单的来说,就是元代政府官员并不属于中原原住民,实为蒙古人,其夺取天下后,由于语言不同,各级政府与中原人民显得格格不入,执政者一想,这不行呀,得有一种语言让我们能和大众交流呀,得了解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呐,于是为了统治全国也是彰显贵族身份,把汉语立为天下通用的标准语,但是只是规定学校教学要使用,这意味着普通民众可以暂缓实行,而官方真正确立汉语为“普通话”其实是在清朝雍正年间,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这才是普通话的由来,所以说“普通话”这个语种其实是后来设立的。
这么一说,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当前普通话和家乡话的纷争由来。如今国家大力提倡普通话,一些地方性语言逐渐式微,并有着消亡的可能,可是作为人与生俱来而且最为鲜明的一种特征,语言其实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而且其具有不可复制性,怎么说呢,就是语言这个技能其实是真的代代相传,它不像文字、艺术,可以保留或者复制,如果这种语言没有人去说,那么就意味着消失。
大家都知道,孩子从出生开始,到咿呀学语,都是通过模仿大人而学会的,如果周围没有说这种语言的人存在,谈何流传,又谈何学会呢。而且不得不提一句,其实语言才是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一大部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演绎的。
比如苗族古歌、河间歌诗、河曲民歌等等,这些如果你使用普通话来演绎的话,他就不是文化遗产了,必须使用韵味十足的家乡话才能表达出其真正的韵味。
其实讲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来说,唐诗大家肯定都是了解的,其实唐诗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普通话,因为之前也讲了,普通话是当年北京的地方语,而唐朝的首都位于洛阳,今西安地区,而唐朝官方语言为“唐韵”,而唐韵据有关学者研究与如今的粤语相似,所以读唐诗要以粤语读出来更为好听。
著名的宋词《满江红》想必大家也多有了解: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为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著作,描写的也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气势雄浑,如果以普通话去读,未免有些优柔,而且缺少了几分胆气,而且岳飞本为汤阴县人,今河南境内,也是大家熟悉的洛阳人,而洛阳上面也提到过,说的是如今的粤语,因为宋代官话是在《唐韵》的基础上,制定《广韵》。而在北宋亡国后,南宋时代的刘渊又基于《广韵》著《平水韵》,所以是同出一源,所以如果以粤语来读这首词,会将其韵味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虽然普通话来的较晚,但是其普及力度很大,而且发音标准,是为我国各族人民所接受,就近几年来说,在北方,尤其是北方乡村,家乡话是日常用语,如果突然出现一个说普通话的,大家会称他为“侉(kua)子”,这个词带有一种轻蔑的意味,是不礼貌的称呼,但是随着近几年旅游人数的增多,普通话的普及,已经逐渐发展到习惯、接受甚至有同化本地语言的趋势,但是家乡的孩子还是出门一口普通话,回家一口家乡话,因为真的很亲切。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家乡话,都体现着一种中国的包容性,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而每个民族的语言又有着地域性的差异,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一般,或许团结才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400037900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