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960|回复: 0

今天,你可曾知道写信和读信的滋味?

发表于 2017-8-1 1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5Lp3cPCv25DFDe5.jpg
曾几何时,每到分发信件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伸着脑袋,张嘴瞪眼舔着嘴唇的期盼一封,要么是家书的嘘寒问暖、要么是朋友的远方问候,要么是那位枕着名字入眠的TA的思念。回信的时候,更是翻箱倒柜把所有该说不该说的一股脑儿托出,遣词造句嘛,自然也是新近从图书馆或者课堂上copy出来,新鲜带露水珠儿的那种。。。实际上,一封信被读上N+1遍那是大概率事件,就是传阅分享也是寻常之事。
q0jvHh7702O77f2B.jpg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短信、漂流瓶、电话、视频都成为信手拈来,俯拾皆是的沟通交流渠道。邮局,这个曾经那么高大上,给人憧憬和希望的地方,业已物是人非事事休。反倒是,几乎绝迹的私人信件,实际上“蜕变”成了小资情调。
讲真,如果说情调,唐宋的文人士大夫还真的是高逼格。不服不行:
就不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期待,也不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念,也不说“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的相约,还不说“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遗憾,还不说“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的无奈,更别说“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的绝望。。。
ryKY18SMkx1X1pU1.jpg
单就是说,写信时候的心理描写,就让人大呼过瘾: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相恋的人分手之后的尴尬;“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对家乡亲人的梦魂萦绕;“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军人的家国情怀;“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戎马倥偬的挂念。。。
gu1jkD2DPYwR9W9Y.jpg
实际上,当这些本已经“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佳句,遇上张籍的《秋思》,就显得寒碜啦。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乡愁诗,通过写信前后心理描述,表达思乡之心切。
张籍,是“诗圣”杜甫的脑残粉,为了师承杜甫精髓,他把杜甫的作品抄写下来,然后烧掉,用灰烬拌和蜂蜜,每天三勺,定时定量。
张籍,也是一位很有气节的文人,“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就是以“节妇”自喻,婉拒地方军阀的拉拢利诱。
无独有偶,他的门生朱庆馀如法炮制,“转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以新娘子口吻借问自己的前程,张籍顺水推舟用“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来作答,这一问一答给文坛留下佳话。
aOUC4jPEufze4cfE.jpg
看来,张籍也是有故事的人。实际上,情感丰富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让人或唏嘘或扼腕的故事。人生,留下些故事,还是比干瘪的追名逐利要精彩一些吧。
在秋风萧瑟的时候,客居洛阳的张籍要写信给家人。写前,又怕千言万语说不尽;写后,又分明感觉思绪萦绕了犹未了。“行人临发又开封”,重新从捎信人手里要过来已经密封的信件,再次打开,反复修改,几经斟酌。。。这样的情景,可以说,大凡写过信寄过信的人,即便是手机短信也算上,真的是常有之事,但是如此表述出来,表达出来,表白出来,不得不说高手入诗,妙不可言。
WgsFlUL66lP6lsg2.jpg
本来在古诗词中,就如一上楼,就忧愁一样,一到秋风起,便是想家时。尤其是张籍以“见秋风”开头,或许别有深意。
莼鲈之思或者莼羹鲈脍,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成语的主人公正是张籍的老乡张翰。
西晋时候,洛阳做官的苏州人张翰,见到秋风起,突然想到家乡的菰菜、莼羹还有肥美的鲈鱼,于是口水倒灌,思乡日甚,于是乎便辞官返家,大快朵颐。李白的“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和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正是大咖们为张翰口传笔授的飘逸风骨。
G57HyimOF5GlPZ5j.jpg
不管怎样,张籍在西风起的时候,是想到了老乡,还是想到了家乡的风味,抑或是乡下的老娘、贤妻、儿郎。。。总之,这封承载了游子“万重意”的家书,这封“又开封”的殷殷思念,从古走到今,跋涉千山万水;从桑梓走到天涯,辗转多少春秋。
书信,形诸笔端的文字,把亲情、爱情、友情、理解、了解、谅解。。。难以启齿或不好意思的内心展示出来,传递出去。铺开的是纸,写的却是满满的情;读的是信,体味的是内心,一颗跳动的心。
抽出时间,认真的给你的“那个人”郑重其事的写封“信”,微信、短信都算事。如此,并不难!
UrRG8fMF0xZBP8sz.jpg
你一定也有许多写信、读信、盼信的高兴事儿、浪漫事儿,甚至糟心事儿,已经时过境迁,分享一下,何如?
(原创不易,感谢阅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