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木树本称达摩戍。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生于南天竺,婆罗门族。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从般若多罗大师。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传教到中国,先后在建业、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本地为纪念达摩祖师游历设坛而建达摩寺。南梁后置戍,戍以寺名。后以古驿道上大柏参天,戍便取其谐音为“大木树”。
南北朝时期有官道经过大木树附近
早在南北朝时期,昭化至剑州的官道就经过大木树不远处。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益州总管王谦不附丞相杨坚,于八月起巴蜀之兵反叛,杨坚遣梁睿率军讨伐,平定叛乱后,杨坚曾下令:“巴蜀险阻,人好为乱。于是更开平道,毁剑阁之路,立铭垂诫焉。”所谓“平道”即指从昭化西龙爪湾越山而过,至官店垭,下渡泥溪,上白卫岭。抵高庙铺,达于剑门的路线。西魏废帝二年(553),尉迟迥伐蜀,遣开府仪同三司侯吕陵始开平林旧道,而兵临剑阁。
隋唐五代驿道亦经过大木树所在人头山附近。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二月丙申(3月25日),魏王李继岌灭前蜀后旋师至泥溪,丁酉(3月26日),康延孝(庄宗为其赐姓名李绍琛)在剑门叛唐,拥众西还。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九月,后唐兴兵伐蜀,十一月,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前军马步都虞候王思同、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从白卫岭人头山后出剑门南,还袭剑门。
道光《重修昭化县志·舆地志·山川》载:“人头山在(昭化县)治西四十里,大木树之右,山形如人,故名。又以巨石矗矗,连卷如云,名云头山。”按人头山顶有川主庙。元代全国广置驿站,广元经昭化至剑阁当于正道,早在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便“更于人头山添设驿站,庶省马匹,不致失误”。
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开始整修金牛道,凿山开径。修建昭化经过大木树到剑门关的道路,崇祯元年(1628)竣工。昭化境内孔道新开,“较官店、朝阳之道为近,当时系僻道也”。《大清一统志·关隘》记:“大木树驿,在昭化县西南四十里,马驿也。”康熙二十九年(1690)奉设。乾隆《昭化县志·铺递》:“国朝康熙二十九年,请驿道宜就坦近,改从今路。设昭化驿于县城,而塘铺以次移建……大木、高庙之九铺。”“通京驿道谓之极冲,凡八铺,每铺置司兵四名。八铺曰……大木、高庙。”乾隆《昭化县志·驿站》所记则是:“大木戍地属昭化,康熙五十五年(1716)初设驿站。”大木
树成为通京驿道上的驿站后,人马过往频繁,中转紧急。其主要职能是承担传递公文、转运官物及为来往的官员休息提供服务,高峰时期大木树驿站的驿马有十八匹,马夫九人,加上塘兵、挑夫、后勤人员等应在二十人左右。
乾隆《昭化县志·驿站》:“本县驿站旧额站马二十四匹,马夫十二名。大木树腰站马十二匹,夫六名。康熙五十七(1718)年,因川陕接壤而神宣驿以西十六站马匹不敷。奏请每站设三十匹。昭化驿增站马六匹,夫三名。大木树增站马十八匹,夫九名。雍正五年(1727)裁存原数,六年复设。”乾隆《昭化县志·防守》:“本县所属之底塘,大木树塘……置马兵三名,步兵三名。”也许是大木树置驿时间不长,道光《重修昭化县志·舆地志·疆域》载,自天雄关“五里梅青垭;五里新铺,有塘房;五里竹垭子,有塘房;五里白卫溪,俗名王家河;五里大木树铺,在人头山之麓,驿路腰站。”大木树铺是昭化至剑门关驿道上的腰店子,与正规化的驿站是略有区别的。
大木树曾一度成为繁荣的驿站
宋代称邮递驿站为铺,元代其制更加严密,州县凡十里一铺,大事遣使驰驿,小事文书由铺吏传送,明清因之。《元史·兵志四·急递铺兵》载:“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立急递站铺,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铺。”铺,即驿站之间的腰站,所养马匹和工作人员的开销就要由政府支付。大木树处于腰站位置,初设驿站“归剑州支应”,“乾隆三十年(1765),署令阮澍与剑州牧李枝昌议详奉文,改归昭化。”每年应需工料银两在本县地丁银内尽数支销。旧例本县地丁银每年摊给剑州剑门站,银三百六十三两二钱二分;摊给广元神宣驿站,银三百四十五两二钱,遇闰年加拨剑门站银六百四十四两二钱六分。自大木树改铺之后,地丁银不敷支销。除剑门、神宣停其拨给外,仍移领保宁府地丁银九十八两二钱六分。马匹草料银旧额每马一匹岁支草料鞍辔银一十八两。
康熙二十三年(1684),定每名日支工食银四分八厘。议照湖北每年十分补三之例,每匹照茶马例买补银八两。如遇倒马则截扣草料银匹二百。马皮变价银按例解交驿监道库。康熙三十二年(1693),照江南安徽例每匹日支草料银六分,应岁支银二十一两二钱四分,遇闰年增一两八钱,合银二十三两四分。马夫工食银旧额每马夫一名,岁支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雍正六年(1728),议照湖北茶马例每匹岁支银一两四钱二分。倒马买补银。雍正十一年(1733),因川西炉军务紧急,抽调东北二路驿站夫马,拨协邛州雅安,也就是调拨人马去支援。“其大木树亦拨马二匹夫一名,协济邛州之大塘铺。”所有草料工食银两在建昌道路库军需项下先行垫给。
关于大木树驿的由来是有历史依据的
大木树设驿置铺后,建有公馆。道光《重修昭化县志》载:“大木树公馆一座,系道光三年(1823)邑令谢玉珩重修,用银三百一十两,共修房十九间。”常有官员经行和文人墨客游历,并且留下一些诗文。如清汉州文人张邦伸《云栈纪程》载:“由大木树南下土坡,深林密菁”。陶澍《蜀輶日记》云,(嘉庆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发昭化……十里下山,宿大木树,一名达摩戍。”
大木树驿无论是到剑门还是到昭化的路都是崎岖难行的。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置驿到民国的二百多年间,大木树驿(铺、塘)在国家交通、邮传乃至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木树在清代晚期属昭化县清和里属下的一处基层政区(保),治云台村境。沿用大木树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春,红四方面军建置赤化县大朝乡苏维埃政权,取大木树、朝阳二地之首字命名。民国二十九年,推行新县制,废除联保,设乡镇,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月,分昭化城厢镇和宝轮、射箭二乡部分保置大朝乡,治大朝乡场。1950年3月成立大朝乡农协会,行使乡政权职能。1951年,废除保甲制,将原辖的一、六保新建大朝乡。同年划出七、八保归宝轮区梨树乡;九、十保归宝轮区白田乡(今赤化乡);二、三、四、五保和六保的部分归朝阳乡。大朝乡位于元坝区西部。东接朝阳乡,北连昭化镇,西邻利州区,南界剑阁县。乡政府驻地大木树(达摩戌)。现在恢复的大朝驿实为原大木树驿。因为历来大木树(达摩戍)设驿、铺、塘只以“大木”为名,而未见有称“大朝”者。那么,究竟是该称大木树驿还是大朝驿?其答案不言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