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食”就是饺子,北方的食品,河南“扁食”的叫法由来已久,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传说为南阳的张仲景发明的,其形状如月牙,边缘呈波浪装,甚是好看,集美学与美味与一体。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这要说是地理环境决定的,基本不产稻子,以生产小麦、玉米、谷子为主,慢慢地养成了习惯,就是食用细粮的面粉、粗粮的玉米、小米和红薯等。扁食算细粮,一般是在节日或重要日子才合家聚餐。当今是不一样了,想啥时间吃饺子,分分钟的事儿啦。以往,我们还像是扁食乃洛阳独有的叫法,实际不然,河南、山东甘肃、福建等地都有称饺子为扁食的历史。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如果不是普通话的推广,洛阳人过去极少说饺子,就是讲:扁食。
扁食:一说是"医圣"张仲景,为济世救人"冬至舍药"而发明。当时,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让民众食用,以治冻耳。民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烂耳朵没人管"的俗语,可见冬至吃饺子,早已成俗。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却怕油腻,令厨师在肉中加菜,结果炸氽不能成型,厨师灵机一动,用面皮包了水煮。结果,唐太宗吃过大喜,连连称赞,问:"其为何物?"厨师答曰:"为烹时牢固,用面皮包丸,故叫'牢丸'。"这便是唐朝的饺子。
目前在洛阳:扁食的做法有:煮、蒸、煎等工艺,困难时期,我们想吃饺子得逢年过节,现在,随便了,啥时间吃饺子那是您自己的事儿啦,就算不想做,街上饭店也有卖呀,量贩的速冻饺子也能快速满足您吃“扁食”的欲望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