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873|回复: 0

道教为何斗不过佛教2

发表于 2017-8-6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上文)
前文说过,道教处于没落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渊源底蕴不同,下面说到第二个原因。
一、宣传手法不同
宗教的推广离不开宣传,就像人靠衣装,马靠鞍装,后来又有佛靠金装一般,从一开始,佛教就在熟知中国本土人士性格的基础上开始包装自己,我们来看“寺”字,为何和尚供奉佛的地方会被称为“寺”呢?上文已说,汉明帝是派使者到西域去迎取佛神的,因为都来自异域,就由鸿胪寺(外交部)接待,还能说出的官方机构有如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但佛教的有志之士沿用官署的称呼后,“寺”逐渐就成为佛教较大建筑的官称了。
而中国,一直是官本位的国家,庄严肃穆的寺庙,朝廷一样的官署称呼,在心理暗示上,都会给信众无形的信任。
wul1LWiLek1B6L06.jpg
还有达摩创立、其实本土化的禅宗,禅(shan)原本是尧舜禹让位与贤者的通称,代表利天下不利自我的高尚情操,历代帝皇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宋真宗封禅泰山、嵩山,是中国人间最高权力与天地沟通的礼仪,被佛门拿来,变成了禅(禅),顿时就高大上起来,尤其在知识分子眼里,更有种别样的况味。
再来看佛寺,稍大一点的佛寺其实是完全仿照宫殿、官衙模式建设的,佛殿也多采用殿堂形式,中轴对称,十分规整,中轴依次排着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左右是其他建筑。而佛塔更成为佛寺的标志,从印度坟头般的土堆“窣堵坡”(Stupa)变为中国风格的塔刹。高大华丽,刚劲挺拔,成为风景点和地标。
wUvuu0OpGBu0vOAr.jpg
还有石窟,“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虽自人力,疑是神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莫高窟等和乐山大佛,都成为宣传弘扬佛法的力量。
tviEJ7101qm1iiIB.jpg
再看道教,因为道教是本土文化,建筑也都是本土传统建筑,无非“观者,观也,遇上观望也”,楼阁多一些,华丽一些,却并没有标志性、可供识别性的建筑,不能独树一帜,在特色形象上已然落了下风。
Q8H3wFz70hMz07Rz.jpg
以上讲的主要是佛道对外展示丛林的差异,而传道弘法做宣传的人,显然更是关键,不然不会出现灭佛、毁道的激烈举动了。
而佛教,接受印度诸多邦国传法的经验教训,从开始便一直坚持走上层路线,而道教,在备受打击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从东汉汉明帝迎接佛像佛经,佛教传法人员就立刻向高层渗透,《后汉书》记载汉明帝之弟楚王就信佛,中国第一个僧团就是在他的宫室成立的,汉明帝诏书云“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汉桓帝则兼好佛道,《后汉书》又云,“闻宫中立黄老、浮图之祠.此道(佛教)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当时佛教因道门势大,也沿袭道的称呼,号为浮屠道,以求与道教并重。
佛教信徒开始拼命的译经传经,三国时朱士行在洛阳开讲《道行般若经》,昙柯迦罗等翻译《僧祗戒心》《六度集经》,晋朝时还是在译经传教,法显到印度取经,竺法护为代表翻译有《维摩经》、《法华经》、《涅槃经》、《宝积经》等,而前秦后秦苻坚、姚兴到南北朝舍身入佛的梁武帝,都笃好信奉佛教,鸠摩罗什来华翻译《金刚经》、《阿弥陀经》,道安翻译百万字佛经,更规范僧尼均姓“释”,隋文帝杨坚父母信佛,就位后更下令民间计口出钱修建佛像。
《南齐书》记载张融死后,入殓左手拿《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三教并崇,已势不可挡。
而这时,道教渐渐意识到危机,想起反击了。
葛洪葛仙翁著《抱朴子》、《肘后备急方》(屠呦呦诺贝尔奖灵感来源于此),《抱朴子·遐览篇》记载道经有九生经、玄女经、彭祖经、平衡经、食日月精经、移灾经、魏伯阳内经、收山鬼老魅治邪精经等160余部,较《汉书·文艺志》记载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却包含《兵》八十五篇、《孙子》十六篇无疑是进步许多,也新增了许多道经。
hp01bRRy0146160r.jpg
但此时仍属于开教时期,不过是依章醮符书,服食练养传播教义,已经因个人遭遇、大道认知不同而产生分歧,葛洪《枕中书》说元始天王、太元圣母、东王公、西王母最早,认为老子不过元始天尊所度化的徒弟,这与天师道太上老君亲授符篆等相违。
南北朝寇谦之改良天师道,甚至神道名称。梁朝陶弘景在茅山崇奉三茅真人茅盈开茅山派(陶弘景也信佛,梦到佛授其为胜力菩萨),道教忽焉而兴,但或者重神仙之术,或者重符篆法术,名字形同内容不一,以致后世天师张宇初在敇定《道门十规》时回奏解释说,“道教源派,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则黄帝问道广成子,即太上也,及曰生於殷末,仕於周初,在文王时为柱下史,迨武王时迁藏室史,其所着则道德上下经,其徒 则有关、文、庄、列、亢仓、柏矩之流,其言则修齐、治平、富国、强兵、经世、出世之术,互有之矣。见之太史氏曰:道家者流,精神专一,言广易操,斯可知 矣。故所谓先黄老而后六经,甚则以黄老伦於刑名,则为过矣。其曰元始灵宝,乃混沌之初玄元始三气化生,其本则一。后之阐化,则有祖天师、许真君、葛仙翁、 茅真君诸仙之振,世降之久,不究其源。”
寇谦之、卫元嵩煽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焚经,到后世司马承祯、陈抟、林灵素、丘处机都是效仿佛教走上层路线广大道法,但佛教根基已固,法理圆满,加之统治者需求和民族因素,道教在元、明、清上层影响力远不及佛教,七百年来,终于日渐式微。
未完待续,请看第三篇,继续分析
原创文章,如有转载,请注明头条号丁睛异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