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客家人的祖籍地和精神地标,洛阳如何利用寻根情结打好招商引智牌,将文化之力、亲缘之力、品牌之力变成生产力?异乡的洛阳人和洛阳的异乡人纷纷就《十问洛阳》之“九问:根文化如何变成生产力?”发表看法。
挖掘根元素 保护根资源
“前段时间,家乡朋友来洛游玩,我带他们游览了丽景门与东、西大街,发现文峰塔、孔子入周问礼碑等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洛打工的湖北人刘明说,洛阳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有关的文化遗迹应该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散居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来寻根问祖,肯定希望看到这些古迹。
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的洛阳人马静说,洛阳和北京都是古都,都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但洛阳对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不如北京到位。尤其是洛阳的根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独一无二,我们更应该保护有关资源,并通过文化创新途径进行挖掘开发,以各种方式进行弘扬,使“根在河洛”的观念深入人心。
根文化在文化繁荣过程中会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也会成为推动文化及产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财富。
加强宣传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
“洛阳是客家人的祖籍地,福建泉州著名的洛阳桥就是古代南迁的洛阳人怀念家乡而建的。”在福建上大学的洛阳人牛盼说,在福建的所见所闻中,总能发现许多与洛阳有关的印迹,让他深感自豪,同时希望两地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叙宗族情意。他认为,洛阳应该抓住宗族情结并对其加以利用,充分梳理、宣传洛阳的根文化;还可以搭建交流平台,让世界各地的“河洛郎”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与投资环境,为他们来洛阳投资创造便利条件。
在洛阳工作了30年的山西人郝云锋说,全球的客家人数量庞大,而且认祖归宗的意识非常强烈。有不少地方都举办过客家恳亲大会,但作为目前可追溯的最早的祖籍地,洛阳却没有举办过这样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洛阳应该借鉴陕西黄陵和新郑黄帝故里的祭祖大典,努力通过自身建设和扩大宣传,承办一场大范围的客家恳亲大会,使之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亲缘相聚的平台、招商引资的平台,实现根文化向生产力的转变。(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石蕴璞 实习生 翟倩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