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919|回复: 0

完成你的大学教育

发表于 2010-11-3 16: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之大,所以无奇不有。有一些混迹在校园里的人你永远搞不清他是靠什么谋生的。有人形容这些“校园诗人”、“校园歌手”们歌颂着远方,却永远游荡在校园,吃着便宜的大锅饭、诱惑着单纯的小女生。通常好几届学生都会在食堂里碰到同一个“文学青年”。
食堂这个地方的确是观察校园各色人等的最佳场所。每每看到一个35多岁的老研究生拿着个破饭盆,跟众多比他小许多的孩子一起排队买饭的时候,总让人心里有凄酸的感觉。年纪太大还在读书的尴尬事还有许多,例如寒暑假去买火车票或者飞机票的时候,掏出学生证来要买半价票,售票员多半会以怀疑的眼光再三打量你,给了票以后还鄙夷地咕噜一句:“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念书!”
想去公司工作的话,本科毕业就大踏步地离开校园、奔向社会吧。就算念研究生,也最好在35岁以前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校园生活正反面
我有一个同学,因为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直是活跃的学生会干部,本科毕业以后就留在学校的基金会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接受校友捐款。干了一两年之后就找到机会先去了美国读书,现在去了剑桥。本科时念的“故纸堆”专业现在也成功地“转型”成了最时髦的经济,而且是从中国名校提升到了世界名校。想他日“海归”的时候应该会前程似锦。据说还有一位女生一来二去的文化交流,后来居然嫁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外国科学家。
大学其实集中了非常丰富的资源,看你怎么去挖了。且不说念书的时候就有众多名目的高额奖学金,以及各种“文化交流”的项目,可以去个美国、香港什么大学一、两个月的。很多人就是从此为出国留学铺下了路。毕业以后很多留校的人,不是当老师这条路,而是做行政工作,最后也多找到了“深造”的机会。以某某大学名义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一种脱离了庸俗的高尚感,别人觉得你诚信可靠,也乐意帮你的忙。谈的是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能唤起人内心最美好的东西。这跟生意场上戒心重重的应酬完全是两回事儿。
校园的确是一个给人温暖和安全感觉的地方。念大学的四年是很多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毕业以后很多人总是对校园留恋不去。或者一直读书,留在学校工作,哪怕不是当老师。反正现在学校里的工作多得很,可以给副校长当秘书,众多行政机构也需要大量人员,大批涌入的外国留学生让学校里的对外汉语中心火爆得很,需要大量老师。在学校里,金钱以及其他压力要小很多。你可以不买大房子,继续骑着破单车,吃食堂,有时候和留学生朋友去留学生区的韩国馆子吃一顿也花费不多,还有丰富的电影可看。这样的生活十分惬意,挣得不少,花得少。而且留在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出去以后恐怕没有哪个单位有名校的牌子大,而让你觉得自豪。最关键的是,在大学校园里永远不会觉得寂寞,筒子楼前永远有众多年轻的、有活力的身影陪你,时时都有新鲜事物。这样的生活简直可以一直延续年轻的感觉。社会上凄风苦雨,比这比那,压力多大呀,几年就让人老了。在学校湖边的柳树下,看着白发的老先生穿着同样洗得发白却很干净的衣服,骑着破单车过去,愉悦、平稳的时光,心里会有由衷的羡慕。
可是,现在要在一个著名大学里谋一个教职是越来越难了。非博士不可,而且还不可以是“土鳖”,洋博士才管用,还要世界名校的。老师们在教改的压力下也觉得悠长的旧日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教授级别以下的都岌岌可危,弄不好还要下岗。
早日大踏步离开学校
如果你没打算在校园里呆一辈子,或者自问没有能力在这里呆一辈子,反正现在是哪儿都不那么好混,你就早日大踏步地离开校园吧。越早越好。
在公司里,本科毕业生通常比研究生干得好,因为有冲劲。而研究生的普遍薪酬也开始超过博士。书念得越多,越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吗:有一个研究生毕业后死活找不到工作。后来没办法了,就拿着以前的高中毕业证书去找了一个最普通的工作。慢慢的工作单位的人发现他的水平不只是高中毕业,于是他拿出了本科毕业证书,同时由于他工作表现好,单位就给他升了职。干着干着,老总发现他的水平好像还不止于本科,于是他又拿出了硕士毕业证,这一次他升任了副总。
虽然现在社会上比较挑剔的学历要求开始从“本科毕业”向“研究生毕业”看齐,你也可以有了工作基础以后再去读。35岁了如果还没有踏上过社会,你想什么时候开始?再从头做起,慢慢累积工作基础,慢慢开始储蓄和准备生活基础,你还打算要正常富足的家庭生活吗?
留恋学校是一种病,在校园里呆久了是会上瘾的,呆得越久你就越不能离开。好像得了软骨症一样,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恐惧。只想在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一下,脱不开文化的、让人感觉温暖的小圈子。家就住在学校附近,将来有了小孩也可以在教育质量优秀的附小、附中上学,真是一个温暖的大院呀!人寻求集体庇护与安全感的趋向是天性。就像以前的单位虽然挣钱不多,但是提供班车,每天早上把你从家接到单位去,晚上再送回来;中午在单位饭厅吃饭。你可以跟社会不接触。炎热的夏天,坐在带空调的班车里看着公共汽车站上挤满了焦急、疲惫的等车的人,你会觉得庆幸。一旦换了工作,第一天自己走出去乘车的时候,简直手足无措,在大太阳底下拥挤的人群里,简直觉得自己喘不上气来。奔波惯了,就觉出自由的好来了。现在这个社会就是一个越来越没有“组织关照”的社会,大家不用再挤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生活,温暖却琐碎;一个人游走世界,迈出第一步需要勇气,然后就变成让人羡慕的潇洒和精彩了。
谁在考研
考研究生的浪潮在最近几年里一年比一年热。一方面是因为经济不景气,企业大批的裁员以及新毕业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外一方面,工作以后的人多半都会有重新回到校园的憧憬吧,不管是不是会真的实施。回想起学校来,梦里都是绿的柳树、红色桃花、读书的草地上温暖的阳光,忘记了同样也不单纯的校园竞争。
到底都是谁在考研?
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的人不值得提倡。就像一位无奈的“读书专业户”在网上发表文章感叹的:“三年前,我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现在,恐怕又要因为还是找不到工作而考博士了。”这样一年一年地逃避现实,只会变得更加恐慌。如果考上了博士,真应该坚定走学术的道路,打定主意在校园里混一辈子。再摇摆不定,博士毕业就更麻烦了。叫你去小破公司当个小职员,一千五百块一个月让你站着你不敢坐着,更不知道一张老脸往哪儿放了。如果打算工作,再痛苦也要继续找工作,起点低一点也不怕。没有开始,就永远没有发展。
有一部分念研究生的人目的十分明确。他们念MBA或者别的短期课程,一定要拿到那张证书,而且决不会放弃自己辛苦打拼来的工作基础。一到周末,学校里总是停满了小轿车,都是开车来上课的MBA们的。做比较自由的文字工作的人,有的也会回去考个硕士、或者博士念念,考上了也不会耽误赚钱。不但娱情娱志,新的学习还可以大大提升层次、也会开拓思路;而且更高的学历为将来多开辟了一条出路,可以继续做文字工作,也可以就此转行做教师。
幸运的女性,如果有能干老公的财力支持,可以回到校园里去选一门课程念念。这样可以比较优雅地度日,家务杂事都交给保姆去做;也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还有的人,35岁以前就赚够了“养老金”,现在社会是有这种人的,生活可以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就怎样,重回大学念书是一个好消遣。最好是选一个冷门的,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学科,因为现在不用再考虑庸俗的赚钱问题呀。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呀,重新回到朝气蓬勃的气氛中间,感觉还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前途一片光明,保证你不再有虚无的幻灭感。当然,如果有这样随心所欲的条件的话,去欧洲某个小大学,选一门课程念也很不错,据说“游学”三年后回来连气质都会变得“更上一层楼”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