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927|回复: 0

台茶历史

发表于 2011-9-19 16: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茶历史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台湾早有野生茶,根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 「台湾中南部地方,海拔八百到五千尺的山地,有野生茶树,附近居民采其幼芽,简单加工制造,而作自家饮用。」而根据淡水厅志中记载:「猫螺山产茶,性极寒,蕃不敢饮。」这种野生茶就是所谓的「山茶」,目前仍可以在台湾中南部山区发现这种野生茶树,但与目前台湾农民栽种的茶树在品种上并无相关。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  
柯朝氏从福建武夷山引进茶种,种于今台北县瑞芳山区,相传为台湾北部制茶之始。  
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  
林凤池氏从福建引进青心乌龙种茶苗,种于冻顶山,据悉为台湾冻顶乌龙茶之始。  
清同治年间(1856年~1875)  
约翰‧杜德对台湾茶业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他移进茶苗、提供技术指导、收购茗茶、设精制厂并外销茗茶。使得台湾的茶业大幅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  
张氏兄弟从安溪引进纯种的铁观音茶,在木栅樟湖山种植,相传为今日木栅铁观音之始。  
政府开始推广种茶。乌龙茶不再受美国市场青睐而滞销,导致包种茶的兴起。华人茶商李春生、台湾茶商林维源兴起,以及台湾的茶商团体兴起而突破台湾茶叶为洋人所主导的局面。  
日治时期  
这时期的台湾茶品种除了原本从福建省传入的以外,又经过日本人历年的试验,最后选出青心乌龙、青心大有、大叶乌龙与硬枝红心等四大品种作奖励推广种植。日本人并大力推广红茶的种植。  
二战时期  
因战争爆发,粮食与劳力皆极缺,除部分茶园改种粮食作物以外,原本投注在茶园的农村人力也移转到其它方面,致使台湾茶产业极度萎缩,几乎减产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国民政府时期  
随着台湾经济起飞,人们对于生活与饮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艺馆纷纷成立,成为人们游憩生活里重要的品茗空间。  
此时期振兴了绿茶的生产,复原茶种、改良茶种、改进各种制茶法、茶产品多元化、推广茶区。使得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台湾茶业转为以内销为主,使得停滞不前的茶业再次复苏。
更多茶叶知识尽在三好茶坊,欢迎经常前来交流。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