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077|回复: 0

段星灿:“书香城市”,也是一种“软实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专家声音)

发表于 2011-11-25 1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1125933723236.jpg
  专家简介:段星灿,87岁,1944年参加八路军,抗战结束后在华北军政大学担任理论教员,1957年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任助理员,1962年返乡任教,1985年从原洛阳二师离休,系洛阳文化界名人,作品集《风雨萍踪》广受好评。
  1  请“高端战略智库”给洛阳当“诸葛亮”,是明智之举
  记者:段老,您作为“老八路”和文化人,亲眼见证了洛阳80多年的兴衰荣辱。目前,您又将见证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听说您近来感慨很多?
  段星灿:是啊,我虚度87个春秋,曾见到抗战时“行都”的短暂文化繁荣,经历了洛阳沦陷的黑暗岁月,古都文脉这些年的跌宕起伏,我的确有不少感触。
  现如今,我腿脚不行了,听力不大灵敏了,虽然独坐书斋,也是常常夜不安寐,所以,也愿意把一些想法,实实在在地说出来。这些天,我常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顺应世界大潮流的重大举措。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历史上少见。中国要建设文化强国;洛阳实施文化名城战略,也是把文化建设置于领军地位。
  记者:王志纲工作室策划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方案”一系列构思,您总体感觉如何?
  段星灿:你采访的几位专家,已经有了不少赞赏之词,都很真诚,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说。
  2  引发城市发展“大辩论”,是王志纲工作室对洛阳的最大贡献
  记者:客观地说,王志纲工作室的战略策划,古都学术界、网络上、市民中关注热潮此起彼伏,名城策划,成为街头巷尾、网络论坛的焦点话题,赞颂、拥护者众多,当然,质疑、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段星灿:个人认为,引发城市发展“大辩论”,本身就是王志纲工作室这个高端战略智库,对洛阳的最大贡献!
  记者:您的意思,只有通过“思想大辩论”,才最能引发洛阳各界,对城市发展的深入思考,形成全民参与创建名城的热潮?
  段星灿:对。你可以说,当机立断、勇往直前是一种智慧;但你不能否认,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也是一种智慧! 
  如今是个多元的社会,不但应该允许不同声音存在,也应鼓励大家进行争论。在争论过程中,有利于各方都进行深入思考——洛阳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
  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不但要充分听取高端战略智库精英阶层的思想精华,也应纳入本地百姓的民间思考和基层建言。
  让各方都表达意见、激烈辩论之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就能立足洛阳大局,见微知著、高瞻远瞩,集中各方智慧,最终作出正确的决策。
  记者:目前,网络论坛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对王志纲工作室的非议……
  段星灿:洛阳人热烈的街谈巷议,纷纭的争议声,是洛阳民众主人翁意识,公民权利、义务、责任感的体现,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兼听则明,集思广益是我们传统的至理名言。各种见解的多元融合必相得益彰。洛阳是千年帝王都、文化荟萃地,需要胸怀大一点,听取不同的声音,容纳不同的思想,这样,才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3  建设“书香城市”,干部市民都应多读书
  记者: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您认为,洛阳在实施文化名城战略过程中,从何处入手进行文化建设,才能提升洛阳的“软实力”?
  段星灿:四个字:书香城市。
  记者:“书香城市”?
  段星灿:对!洛阳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升“软实力”,就应该集中力量,打造学习型的书香城市。
  重视学习、热爱读书,是中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论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党历来也重视这个传统,在战争年代,除了打仗,干部、战士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读报。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生在济南演说时说,我们小学三年级,就已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背会了,高小时就背诵了《唐诗三百首》。文化传统,我们应该继承下来。
  自古以来,洛阳就是中国的文化重镇,书卷飘香,我们洛阳的干部和市民都应该多读书,多读经典,让书香之风成为“河洛风”,让全国各地的游客一到洛阳,就能嗅到浓浓的书卷清香、体验到古都文化积淀的厚重。
  记者:“书香城市”,需要什么具体的措施来体现?
  段星灿:洛阳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就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是“文化之都”。远的不说,即使在抗战的紧要关头,洛阳老城仍有“两多”:书店多,报纸多;现在是和平盛世,我们更要多办书店、图书馆,多多举行读书活动;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通过互联网阅读“电子书”,但是,我们应该提倡纸质书的阅读,尤其是经典,比如古诗词,浅吟低唱才能品味其美学滋味。
  唐代诗人吟诵洛阳的诗,超过了首都长安。李白曾8次游洛,李白杜甫在洛阳相见相知,璀璨的双子星座佳话就是在洛阳诞生的。我认为,洛阳应该举办传统诗词吟唱会,不是朗诵,而是传统意义上的“吟诵”,抑扬顿挫、古色古香的吟诗大赛,本身就是洛阳“软实力”的很好体现。
  记者:对“书香城市”建设,您有什么建言?
  段星灿:“书香书韵吟书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游客如闻仙乐奏,惊叹古都真不同!”
  这是我模仿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写的一首“打油诗”,和市民共勉。
  4  洛阳能否搞文化特色的“一城两制”,营造“老城味儿”?
  记者:前段时间,我去了成都的宽窄巷子、锦里,那里建筑的古色古香自不必说,那种舒适、随意、慵散、闲雅的感觉,那种浸入骨髓的“成都味儿”,让我感触良多。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能否借鉴成都经验?
  段星灿:我在老城住的时间较长,对老城情有独钟。咱洛阳的老城,也曾有独特浓郁的“老城味儿”。牛肉汤、浆面条的芳香,西大街南北巷子的幽深寂静,甚至街头小贩的叫卖吆喝,都是一种“老城味儿”。
  记者:客观地说,这些年来,“老城味儿”是越来越淡了。
  段星灿:是啊,“老城味儿”,在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味道越来越淡,越来越难以为继。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中国解决港澳问题,实施的是创造力十足的“一国两制”;洛阳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新城、老城风格截然不同,我们能否尝试“一城两制”?
  记者:“一城两制”?怎么说?
  段星灿:我的想法,说的是文化风尚、文化味道,只是一种发展思路。
  像洛阳新区、高新区、涧西区、西工区等城区,可以集中力量发展,形成工业区、商贸区和高新产业积聚区,追求时尚、前沿、亮丽、大气的新兴城市风格;而老城区和瀍河回族区,则集中力量“复旧”,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手工业、旅游等产业,追求营造浓郁的“老城味儿”和“伊斯兰风情”,形成洛阳旅游的两个“宝地”。
    5  “洛阳纸贵”,能否成为洛阳手工业的“代名词”?
  记者:您经历过的抗战时期的洛阳老城,是不是特有味道?
  段星灿:“文化味儿”特别浓。当时的老城,书店多、报纸多,古玩店、旧书摊多;东大街、老集、青年宫,都是文艺味道特别浓的地方,有唱河洛大鼓的、说相声的、唱戏的、演话剧的,鼓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
  那时候,我个人最喜欢看抗战题材的话剧,遇到好的话剧,我会带着馒头,早上从新安县铁门镇出发,急急忙忙步行十几个小时,一路“马不停蹄”,只为到老城“看戏”。
  记者:营造“老城味儿”,您认为该从何入手?
  段星灿:“洛阳纸贵”,是老少皆知的成语,也是洛阳具备唯一性、权威性和排他性的无形资产。
  如果借用,“洛阳纸贵”可以成为洛阳手工业制品的“代名词”。其实,民国时期,洛阳东部的手工造纸业比较有名,是秸秆制作的绵纸,或者说是“土产宣纸”, 老城的集市上到处有卖,适合写毛笔字,不洇墨水,很好用,我们能否作为老城的文化产品进行恢复?
  民国时期,宜阳盐镇两个制作毛笔的“老字号”很有名气,一是孙文林先生的“七紫三羊”,适合写小楷;二是朱文兴先生的“玉骨冰肌”,适合写大楷。两位老先生,都是洛阳老城区人。
  如果老城区能把诸如此类的“笔墨纸砚”作坊恢复起来,不正好体现了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城味儿”?
  记者: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老文化人,您对“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有什么期待?
  段星灿:一个文明城市,首先要有文化,文明是表象、文化是内涵。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应该实现文化领军,要大胆探索、锐意突破。要有勇气、有智慧,大家齐心协力,让我们洛阳,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具有鲜明地域个性的旅游名城、文化圣地! (记者 程奇 见习记者 王妍 文/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