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998|回复: 0

国人的真实秉性并不冷漠

发表于 2011-12-13 14: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特别关注》杂志上看到一篇题目为《美国牧师惊讶国人秉性》的文章,文章有这么一段话:我,阿瑟布朗,1901年作为美国长老会的牧师来到中国,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多年。我身边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最想批评的是中国人的“残酷无情”,说的直白些,是对苦难的无动于衷。他曾经去烟台旅行,看到一个垂死的人躺在街边。这是一条繁华而拥挤的大街,几百个中国人从这个可怜的人身边路过,却没有一个停留下来提供帮助或表示同情。那个垂死的人面无表情地熬过他生命最后的时刻,独立体验着最后的痛苦。他瞪大眼睛躺着,身体慢慢地变冷边疆,冷漠的人群对其视而不见。24小时候后,他还躺在原地,死亡的面孔朝向沉默的天空。大街上的人们推推搡搡地经过,依旧若无其事的做着买卖、高声谈笑、对近在眼前的人生悲剧不屑一顾。
  
  看到这里使我不由的联想起小悦悦事件,在不同的时代,发生了相同的情景:同样是发生在繁华的街道上,同样是路人的冷漠与若无其事。阿瑟布朗在文章里说到:“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会见死不救,因为他们怕被讹诈”还有一句更为重要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很穷,他们自己也生活在苦难之中,他们见过太多的苦难,体验过太多的苦难,对苦难已经麻木不仁”。不知道这能否为小悦悦事件披上一个无奈的外衣?
  
  中国人是冷漠的,而也仅仅限于某些人的冷漠。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优秀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四大文古国之一。小悦悦事件更改不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也更改不了中国人坚强不屈、万众一心的意志。“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体中国人紧密地走到了一起,一起从容面对,一起抗震救灾,谱写了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和谐乐章。面对灾难,全体中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出了一颗颗爱心。中国人团结互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精神,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文明。灾难发生后无数感人的故事在人民中间传诵。无数动人的场景震撼了四面八方。这是任何人磨灭不了的事实。少数人的无动于衷代表不了整个民族的秉性。代表不了整个民族的意识。那些冷漠的眼神暗示的是他们懦弱、逃避的心理。他们未必没有文化、未必没有道德,而是他们没有救人的勇气,更没有去承担责任的勇气。他们缺少的是责任心和动手的能力。
  
  对待这些冷漠的人群,我们不要再去抱怨他们的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抱怨唤不醒他们胆怯的灵魂。我们应该从正面去加以引导。倡导国人学国学、推广“仁者爱人”的精神。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