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名叫莉兹·默里的美国80后女孩,感动和激励了美国甚至英国的千万民众。父母因吸毒去世,她从小便无家可归,但残酷的命运并未令莉兹屈服,经过不懈努力,她最终创造了从流浪女到哈佛博士的人生奇迹。她的自传《破晓》正式出版,受到了英美书评人和读者的追捧,还被改编成了电影。
曾拿一管牙膏当晚饭
莉兹1980年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区的贫民窟,父母曾是嬉皮士,后染上毒瘾,生活无以为继。从小就被父母忽略的莉兹早早辍学,八岁时不得不上街乞讨。她回忆说:“那时我们吃冰块充饥,因为吃冰块可以体验‘吃东西的感觉’。我和姐姐还曾分享一管牙膏当作晚餐。”
在《破晓》一书中,莉兹写道,她三四岁的时候就亲眼目睹父母天天吸毒,并将所有救济金用来购买海洛因和可卡因。“我知道,爸爸妈妈一起享受着一些奇怪的嗜好,但他们都躲躲藏藏,不让我看。”
为了筹措毒资,莉兹的父母偷走了她准备过生日用的零钱。为了过一把毒瘾,他们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有一年,母亲甚至将教会送给他们的一只火鸡卖掉去买毒品。
莉兹15岁时,母亲得了艾滋病,不久便撒手人寰。她的父亲也很快去世,同样死于艾滋病。可怜的莉兹和姐姐从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姐姐莉莎获助.每晚在朋友家的沙发上过夜,而莉兹则流落街头。她睡过地铁、隧道和街头长椅,经常受到其他流浪者的欺负。
17岁与命运抗争
母亲去世后,莉兹非常痛苦。她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能像母亲那样轻易放弃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到学校,接受教育。于是,她在17岁时决定重返学校。
莉兹说:“当时我穿着脏兮兮、散发着臭味的衣服,到一家家学校申请入学的情景,至今仍然难以忘记。”她的顽强终于打动校方,莉兹被一所中学录取,进入一个两年毕业的高中加速班。她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几乎每个早上、下午及晚上都选满了课,并选修了独立研究课程,每天坐一个小时地铁到校,同时还要挤时间去打工养活自己。她还得到了一位“伯乐”老师的帮助,这位老师曾带着包括她在内的前十名尖子生参观过哈佛大学。莉兹深受激励,决心要努力学习,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虽然依然缺衣少食,虽然每晚依然要露宿街头,只能在马路边或楼梯角借着路灯看书、做作业,但她却在读书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结果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高中四年的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并获得《纽约时报》1.2万美元特殊奖学金。她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纽约人都十分感动,纷纷捐款,汇集20万美元资助莉兹上哈佛大学。莉兹获得了硕士学位,并继续在哈佛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博士。
从17岁开始,她就明白,无论如何,人不能向命运屈服,惟有顽强拼搏,才能改变命运。
街头分子的蜕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莉兹说:“我经常告诉自己‘有朝一日,我能搞定生活’。当我看到母亲无法实现梦想,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决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她常常在电视、电台及网络上,向不同的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鼓励人们,尤其是身处逆境的人们不要轻言放弃。她向青少年宣扬要抵制住毒品和黑帮的诱惑,她还鼓励他们不要把儿童时期的苦难当作不把握机遇的借口。
曾经小小年纪就无家可归的女孩,如今却是一个充满了优雅气质和真挚性情的阳光女性。而她的执著、坚强、不向命运屈服和不断进取之心更强烈鼓舞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莉兹说,自己不想让现在的外表以及哈佛学历去愚弄任何人,而只想告诉人们:“我曾是那些你们避而远之的街头分子之一。”
从莉兹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女孩如何跨越艰难与困境的精神以及面对逆境如何自我选择的勇气和动力。她的故事是如此震撼人心,2003年被改编成电影《从无家可归到哈佛》,并于当年获艾美奖三项提名。2009年,她以自己生活经历为蓝本的传记《破晓》一推出,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于2010年1月在英国出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哈文·凯墨尔说:“这是真正催人向上的故事。莉兹·默里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的最好和最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