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073|回复: 0

大陆与台 湾 茶情一脉相承:安溪与 台 湾 的“茶缘”

发表于 2012-5-28 16: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万人口的安溪县现有90%以上的人以茶为生或从事与茶相关的行业。它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现有旅外安溪乡亲100多万,分布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台安溪籍同胞200多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十分之一,超过安溪本土人口的一倍多。安溪现有茶园30万亩,年产3万吨,产值3亿多元。目前,台商在安溪投资创办的台资企业有75家,其中,涉及茶叶的企业达29家。
    追溯两地的“茶缘”历史,我们发现,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安溪乡民就开始入垦 台 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量的安溪人移民 台 湾 ,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清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把乌龙茶引入 台 湾,种植在 台 湾 冻顶山,相传这就是 台 湾 冻顶乌龙茶的起源。如今在 台 湾 2000多万人口中,60%以上的 台 湾 同胞有饮茶的习惯,并且以乌龙茶为主。随着茶树和茶叶的传入,制茶技术和一些茶俗也慢慢传入岛内,至今, 台湾仍保持着“以茶代酒”的待客习俗,在大陆流行的茶王赛、茶艺、茶歌茶舞等茶俗也仍在台 湾 不断地演绎和发展。
    在茶叶的制作上,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从家乡传到台 湾 的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加以改进,创制出 台 湾 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溪福美村张尔妙、张尔乾兄弟将家乡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从此,木栅铁观音声名远扬,逐步发展成为台 湾 铁观音的主要产区。
    关于木栅铁观音的源流,陈文怀先生在《港台茶事》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台湾 木栅铁观音,系木栅人张尔妙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自祖籍安溪引入的。第一次引种大约在19世纪末,张氏回福建安溪老家探亲,尝到“一啜三日夸”的铁观音茶,十分赞赏,遂向亲友索求了12株铁观音纯正茶苗,携回 台 湾 的居住地台北木栅,在屋后石崖缝间的土台上种植。第二次引种大约在20世纪初,张尔妙以当时茶师身份受政府委派,到安溪正式购买铁观音茶苗1000株,种植于木栅樟湖山(即今指南山),经张氏多年的推广,逐步发展成木栅铁观音茶区。
    海峡两岸同宗本源。台 湾 茶商联合会会长、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主任委员杨山虎对此是感慨万千,他不停地呼吁:“茶应该成为两岸的和平使者。”
    谈起杨山虎,有一段两岸茗缘。早在1995年,杨山虎先生就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参加了在安溪举办的福建省茶叶机械学术研讨会,此后,他连续3年前来参加研讨会,1998年还以 台 湾 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茶文化展。几年的接触,杨先生发现祖国大陆的茶叶技术和茶叶机械水平比台 湾 有一定差距,便决心到福建投资兴业。他一举在安溪投资开发了5000亩的茶山,种植茶叶、果树等,还于2001年春季举办 台 湾 乌龙茶(安溪)茶王邀请赛,并获得茶王。
    难能可贵的是,在大陆举办各类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期间,杨山虎先生积极传播台 湾 茶文化,并将 台 湾 茶叶推广到大陆,同时也将祖国大陆的茶叶、茶文化推广到 台 湾 ,受到了两岸茶叶界人士的推崇。2002年,在北京马连道茶城举行的中国海峡两岸2002茶文化交流会上,他带领200多名 台 湾 的茶商、茶农进京,将台     湾 的茶文化带进了首都。
    茶香袅袅,茶情依依,大陆与台 湾 茶情一脉相承。大批 台 湾茶商、茶农的加入,给安溪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为安溪这一传统的产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又进一步丰富了悠久的安溪茶文化内涵。
如果需要买 台 湾 茶 的茶友,请联系三 好 茶 坊,并告知您是从哪处看到我们的信息,可以免费品尝试喝包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