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特别是这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春节真的是个名副其实的节日,越过越隆重、越过越丰盛,真的让人们感到是个欢乐日、休息日、高兴日、幸福日。加之华人在世界各国居住量的不断增大和遍布,春节也逐渐形成国际化的节日了。
然而,历史上的春节可就不同了,俗称过年又称年关,从课本上了解到,富人是过年的,穷苦的人们可真的是过年关的,少吃无穿的,地主老财们还逼粮又逼债,真是苦难当头,走投无路。几十年来以阶级教育为题材的著名片子“白毛女”,深深地扎根在几代人的心灵里。
我记忆中的春节,应该比新中国建国前的春节要好得多,但是,由于家里人口大,姊妹们多,条件很差,基本还是连温饱问题也没有解决的年代。只记得大人们提前给做个新棉袄,做对新靴,舍不得让穿,只等到春节那一天才让穿上。记得有一次,我穿的棉袄太旧了,去学校感到有些丢面子,就偷偷的把母亲做的新棉袄穿上了,被奶奶发现了,奶奶好言好语的劝我说:“乖乖,现在不能穿,你穿脏了到过年时串亲戚你没啥穿,咋去你外婆家哩”。硬是哄着让我脱了。其实是啥新棉袄,就是大人们的旧棉袄裁成小的,再翻新一下,只是翻新后你第一次穿就算是新的了。
我记得那时候穿的棉袄基本都是黑色的,如果是买的平布还好一些,基本不掉颜色,如果是自己用棉线织的布,先是织成白色的,再买点黑颜色放到锅里煮煮,煮成黑色的,这种布做成衣服,穿不上几天太阳一晒就变成黄红相间的畸形怪色了,十分难看。这种衣服做成的棉衣一般是拆洗的时间再把外面放到锅里用黑颜色水再煮煮。记得家里人口大,母亲一到冬天,为了给家里做衣服,光染布就把手染得黑糊糊的,很难洗掉,多少天手的颜色都变不过来,现在回想起来母亲那可怜的身影还总是泪眼汪汪。可惜,母亲因为一生操劳过度三十六岁就离开了人世。
到过年这一天,早晨很早就爬起来了,穿上翻新的新棉袄,先去放那一百头的小鞭,啪啪几下,还没有过瘾的就完了。有时候处于好奇心,还特意在没有燃放之前拽下几个,装在口袋里,白天不时的放上一个两个,与小朋友们逗着玩玩。放完鞭后赶紧再去点燃那头几天就砍好的柏枝,好像是利用柏枝冒出来的浓烟驱赶走一年的晦气,迎来新年的财运之气。
早上的第一顿饭,是喝红薯干粉做成的凉粉汤,喝完凉粉汤随着大人门走东家串西家,给长辈人拜年。给自己家族里的长辈人拜年没有压岁钱,给亲戚们中的长辈人拜年可以给压岁钱,那时侯一般是一毛,两毛,多则五毛,记得我童年时期还没有发到元的位数,就迈出了领压岁钱的年龄期。
第二顿饭是吃饺子。那时侯的饺子包的馅都是些红白箩卜,有时少掺一些粉条,基本没有肉。饺子皮有时用纯白面,有时还掺一些红薯面,就这就不错了,总算能吃上饺子了,心里挺高兴的。记得吃饺子这一顿饭,还用小碗给邻居家互相送送,表示一种友好。有些时间早上那一顿凉粉汤也互相端着送送,相互调换一下。
第三顿饭是吃绘菜,这一顿饭每个孩子要发一个白馍,因为平时都吃的是红薯面和玉米面馍,当白馍拿到手时,高兴极了,看了再看不舍得吃,当口水快要出来时才用手指一点一点掰着吃,生怕吃完就没有了。姊妹六个中我上学学习好,爷爷奶奶总是背着姐弟们多给我发一个,我也很不好意思,我很可怜小妹妹,就再分她一点。其实,大人们一个也舍不得吃。那时侯我暗暗发誓,长大了挣到钱,最大的愿望就是先让大人们把白馍吃饱.
一九七一年我参加了工作,生活比农村家里的生活好多了,平时省吃俭用,在休假回家时总是捎上几个白馍,行行孝心,兑现儿时的誓言让爷爷奶奶吃。但遗憾的是,他们老人家还没有等到过上改革开放的好生活就过世了。
如今的春节,给孙子和外孙子们发压岁钱是几百元几百元的发,纯肉馅的饺子和雪白雪白的白馍他们已经不稀罕了,都早已吃腻了,放的鞭是五千和一万头的,还有那五彩缤纷的烟火,真是快乐极了。
我一直想,再过几年,几十年,到了那时侯的春节到底会是怎样呢?
实在说,回忆这些可能很没有意思,或者说是一种庸俗和多余,以笔者的看法,回忆过去的痛苦生活是为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是为了激励我们更好的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
祝福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全家幸福,兔年发大财!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