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013|回复: 0

春晚缘何成为食之无肉鸡肋?!

发表于 2011-2-1 2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艺人蔡国庆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抱怨,“有些人对春晚莫名其妙的仇视心态,我感觉就像仇富一样,这种心态很不健康。”
他说,“议论归议论,春晚仍然有它的影响力在。它仍然是全中国收视率在一年当中最高的一台晚会,就算有些人说不看春晚了。”“我最希望的是大家对春晚少一些尖损的挖苦,多一些积极良好的建议。”
春晚一度曾经是中国人过年时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其收视率也创下了世界罕有的记录,很多中国人都是伴随着春晚成长起来的。全家人在年夜饭后围坐一起观看春晚,成为一个时代人的永恒记忆。
然而近些年来春晚也受到越来越多诟病,人们指责春晚挥霍纳税人的钱,而其节目与公众期待越来越远,对其必要性严重质疑。特别是年轻人对春晚更为反感,除夕之夜留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晚会的,多是那些具有怀旧意识的老年人或者跟随老人的儿童们,相当多的人选择其他方式过年。
应该说,随着科技和艺术的发展,春晚的节目无论是从其质量、表现手段还是丰富程度来说,都比早期来说要强,但为什么带来的效果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春晚,鄙弃春晚,并对之冷嘲热讽呢?
从艺术欣赏角度来说,人们对“老一套”的春晚产生了厌倦之意。每年一度的程式化表演,尤其是这些表演受到政治因素影响,限制了其表现内容、形式的艺术创新,影响了其表现效果,而对陌生化的追求,从新鲜、刺激中获取艺术享受,永远是人类的本能,因此,春晚首先与公众的需求产生了巨大的鸿沟,难以适应新时代和中国人观念的转变,因此自然越来越不受待见。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对春晚的反感还缘于其是传统体制的象征,具有强烈的行政干预色彩,试图借此引导世道人心,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多数中国人在春晚的濡染下,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所着意表达的大一统的观念、红色的意识形态和层级分明的社会现实,而在开放的背景下,脱离体制的羁绊,自由欣赏艺术,自由生活,自由思想,成为中国人的渴盼,对春晚的反感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教化做法的逆反,没有人愿意在欣赏艺术时还要“被教育”,何况教育的内容又是如此的面目可憎。
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来说,随着全球化和中国人观念的变化,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融通于世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春晚所代表的传统艺术样式与多元化社会氛围和多样化的艺术需求严重脱节,正像它所在的体制日益僵化、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艺术上的保守也导致它走向了多元化的中国人整体意识的对立面,束缚了人们多样化的艺术欣赏。这样的春晚很难再受到新一代的欢迎,终将堕入历史的尘埃中。
因此,蔡某此言差矣。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目前春晚的真实写照。对那些怀旧的人来说,继续举办春晚,与其说是对春晚的执念,倒不如说是对传统体制的依恋,对社会教化的依赖,对人们精神自由的恐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