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本山上春晚已经好多年了,《卖拐》把老赵推上了春晚的“辉煌”时期,此后每年春晚几乎围绕“忽悠”主题引起观众的掌声和笑声,然而这笑声的背后缺乏深层次的精神反思,虽然迎合了大众的“娱乐心理”,但是难以再有“卖拐”的辉煌,尤其是《不差钱》,一个不男不女的小沈阳虽然让多数人热捧,但是批评之声连年来此起彼伏。2011年春晚,老赵的《同桌的你》在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之后“姗姗来迟”,然而看过笑过之后,我总觉得有点“恶心”——这话可能歹毒了一些,然而实话实说,下列几点的确让我觉得老赵的的春晚“辉煌”恐怕将要成为历史了:
第一,小品的立意不错,但是故事的构思太假。对孤儿的爱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和温馨上,像小品中收养孤儿的父亲是不符合收养法规定的收养条件的。与其让一个弱智的鳏夫养育一个只知道“斗地主”(情窦初开的“窦”是斗地主的“斗”)的孤儿,不如让这个孤儿在收养院享受国家的福利政策和正规教育!
第二,故事情节的设置难以摆脱赵家班的逗笑“藩篱”。儿子是爹,爹是儿子,成年人傻不拉几也就算了,做儿子的青年人也傻不拉几的——少年人招呼长辈称呼找不准,中年人写情书多划圈,看过之后,实在为东北的男人叫屈——弱智到这般程度的男人们果真能代表东北汉子的优秀品质吗?
第三,总是打“性”的擦边球,媚俗媚众,难称高雅。《同桌的你》中,那个叫桂琴的女人在那个叫大诚的男人那封省略了多少多少字的书信中,朦朦胧胧中把观众引上了并不高雅的想象境地,这虽然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批判,我觉得这样的爱情缺失阳光!
全国的观众偏爱赵本山,春晚剧组也偏爱赵本山,这恐怕就是2011年春晚《同桌的你》直到临近午夜才上场的根本原因吧?观众盼望赵本山出场搞笑,剧组希望赵本山给春晚推上高潮,然而很可惜,2011年春晚,赵本山的《同桌的你》并没有为观众和剧组“争脸”!
老赵早就在“吃老本”了,观众会宽容他,因为他已经辉煌多年了;剧组也别再对他格外垂青了,多发现新的人才才是春晚剧组的重要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