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347|回复: 0

武夷山览景情思

发表于 2011-2-11 2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元旦,是选择呆在家里陪伴亲人,还是三五一群、携亲带友,徜徉在武夷山水间,为自己的新年写篇山水情诗作序?不如,就去一趟武夷山,嬉笑在山山水水之间,感染着共同的欢喜,将去年的烦恼一并抛却脑后,笑迎新一年的新的希望和梦想。
进入武夷山景区后,先徒步一段,一边观赏武夷山景区里的美景,一边也算是冬季的热身。徒步路线:武夷宫—万春园—止止庵(水光石)—铁板嶂—金井涧(观对岸小藏峰)—姜太公钓鱼台—庞公吃茶处(小九曲)—五曲大桥—武夷精舍—云窝。
先来到武夷精舍,它是朱熹在南宋开办的第一座书院,也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站在书院里,看着朱熹的塑像和他讲课的学堂,还有四壁先生留下的治学名言,感受近千年的文化气息,我们仿佛都置身在那个时代,聆听先生的教诲。
7e1b5ce232fc5fd520a0817865d45afc.jpg
武夷精舍
武夷山是历史文化的世界双遗产,沿途景观,是自然与文化浑然天成、历史与时尚和谐交融的珍稀景观,武夷山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徒步游览线路资源,却至今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殊为可惜。
一路徒步,遍到了天游峰下。去武夷山游玩,爬山是必不可少的。武夷山诸峰并不高,平均海拔约650米,既可观赏,又可登临。体力稍差的人,也可以循着曲径,登上峰顶。武夷山的三十六峰,最著名的有大王峰、玉女峰和天游峰。大王峰屹立在九曲溪口,陡壁如削,就像是擎天巨柱一般,屹然高耸,显得极为雄伟壮观。玉女峰是一座秀丽的山峰屹立溪边,远看宛如亭亭玉女,观之可亲。天游峰被认为是武夷第一胜地,这里是观赏九曲山水全景最好的地方。
d80947b34f5953d9149fac586223cbf6.jpg
武夷山景色
游武夷而不等天游峰,等于白游。“武夷第一峰”,登过才知确是实至名归。
冬季的天游峰,常常是云雾缭绕,如仙似幻。登天游峰,峰并不高,只有海拔400多米,远看天游峰轻雾缭绕,近看满眼翠绿。顺狭窄的山道而行,在林间小道上,在石壁间,蜿蜒而上,不时看见有前人在崖壁留下的文字。越往上行,山路越难走,但空气却格外清新,俨然一个天然氧吧。
爬到半山腰,不时有飞瀑出现在眼前,山下是环绕的溪水,两旁是翠竹绿树,眼前是悬崖峭壁,有百丈岩壁横于面前。上山峰的路是在岩石的壁上一级一级地凿出来的,道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当登上峰顶,顿有怡然的感觉。峰顶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景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环绕,山脚下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陶然忘归。“武夷第一峰”的名号也因此而来。此刻,将登山后的喜悦定格在相片,霎那即永恒,亲情、友情、爱情、心情,全部记录下来,将心的欢乐溢满2011年的年头!
7d9661d95ccd00c34420f831ef58beab.jpg
天游峰景观
下山后,找一个卖茶的店铺,一品这享誉世界的武夷山岩茶。开店的福建小妹都很热情,在品茶的同时,还会给游客讲讲武夷山的茶经。武夷山茶大多生长在三、四百米山坡的岩石风化土壤上,故称岩茶,属于乌龙茶系。其中又以大红袍最为有名。小妹口里讲着茶经,手上麻利地为我们泡功夫茶。第一盏茶颜色深黄,有点涩苦,还有点烘木炭的味,第二盏开始有清香,回味有余甜。因为茶树生长在岩石风化土壤里,吸收了岩石的各种矿物质,所以这种茶有安神暖胃的功效,武夷山茶是半发酵型,大多是茶农手工选茶、用木炭烘制,外表不如花茶、绿茶好看,素有:“乞丐面容,菩萨心肠,黄金价格”的美誉。
关于大红袍茶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秀才赶考途经武夷山,忽染重病,当地一老婆婆把崖上采的茶叶熬水给秀才喝,秀才的病不久便好了。后来秀才高中状元,衣锦返乡,为报救命之恩,把钦赐的红袍披于茶树之上,大红袍由此得名。在大红袍景区,几株历经千百年风雨的大红袍茶树依旧郁郁葱葱,迎接来往的游客。
60b15c658329dabb3f2c24dfb4eca5ed.jpg
大红袍景区
和亲品好友一起品完武夷岩茶,唇齿留香,心也是暖的。让人觉得2011年就算再多困难,也都会一一度过,因为有你们在身边。
离开之前,再去一睹水帘洞的风光。水帘洞是武夷山一个很有意思的去处,它的得名与《西游记》里的水帘洞无关,这里只有水帘,没有洞,取名为水帘洞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幽静,是道家修行的好地方,有洞天福地之说,故称水帘洞。走近水帘洞,远远就可看见一条白练似的飞瀑从百米高的崖上从天而降,落进崖壁底部的一方水塘,溅起层层水雾,打湿塘边人的衣衫。此景点有一奇,崖上飞瀑里有一绳顺流而下,系在岩壁半腰处一个木屋边的小池里,此绳为取水之用,传说崖壁的木屋是朱熹读书的地方,为了减轻下山到方塘取水的辛苦,朱熹想出了用绳从崖上取水的方法。木屋旁边的石壁上有两个很难辨认的篆体字,是“活源”二字,正是出自朱熹那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些教科书上解释这首诗时,说朱熹写的是田园风光,现在才知道是后人解释得牵强,身临水塘边,看飞流从崖上落下来,抬头看飞瀑与天光云影交映,才明白朱熹当时写这首诗的真实感受,想必朱熹能写下这首流传千年的名句,正是在这里得到的灵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