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3月9日起,一条关于杭州出现不明原因疾病传播的微博引发关注。其内容称有一家三口在杭州玩耍后相继得重病,甚至出现死亡。近一周来,该条微博被转发近两万次,同时还出现了病毒泄漏、封城等多条微博,造成了不良影响。经杭州市卫生局核查,该微博内容被证明为谣言。记者从杭州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警方已对该事件进行关注,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相关信息。注册资料显示,该名网友的所在地在江苏苏州,约38岁,但她已经关闭了陌生人评论等功能,原微博也已删除,对网友的质疑也没再作回应。(3月18日《现代金报》)
当下已是微时代。有研究机构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我国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亿多。巨量的用户数与即时通信等技术环节的被打通,两者相互叠加,使得微博内容的传播速度呈光速状态已成可能。
这一次,与杭州有涉的事关公共卫生危机的微博内容,在迟滞一周后,才被相关部门验证消息属假,其间有多少“智者”自觉与谣言隔离,又有多少不明真相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给杭州带来了多少直接或次生的负面影响,谣言会给杭州留下多少后遗症,都是值得思量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谣言止于智者。只是,在微时代,个人的个体特征式信息发布,都会交叉显现,如果再经交互式传播,那么,古人“挖井得一劳动力”,被口口相传后直至变异为“挖井得一大活人”那个老寓言故事一样的情形,难以避免。所以,这个智者何时出现,证词可信与否,以及如何将其纳入法治时代背景话事等等,都是谣言终结于智者的结果呈现的条件。
有微时代危机管理研究资料在对50个中外网络危机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8小时,是微博危机公关节点。这一次,相关谣言出现在3月9日,杭州市卫生局的辟谣公告迟迟不见发布,真相远远被谣言拖行了整整一周。在这一周里,谣言如病毒般漫延、变种,一次比一次凶猛,一次比一次离奇。谣言终结者的迟迟出场,谣言便如洪水横泄——看不到权威的结论,民众自保心理自然好理解,“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与行为自然就占了上风。
及时的回应,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回应者身份与内容的权威性,同样不可忽视。作为这类谣言的终结者,身份只能是能击碎谣言的专门职能部门,路人甲的话,路人乙当然会怀疑。内容的权威性,来源于信息的完整、可信;用语要专业、严谨;回应内容要用完整的事实证据链条说话,话语浅显易懂的同时,还能经得起逻辑的推敲。
如此看来,杭州市卫生局作为专门部门,回应者身份的权威性条件符合。不过,回应时间的迟滞、内容的相对空乏,尤其是前者,是值得后来者借鉴的问题。除此之外,在法治社会语境下,谣言的终结,还应用法律说事。在公共领域传播不实消息,并已形成较为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对造谣者给予法律框架内的惩罚,也是必要的,惩前才能毖后。亦即,有法必依也是谣言的终结者。(3月19日《潇湘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