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3085|回复: 2

洛阳的发展优势 转

发表于 2011-2-22 1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文化是洛阳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引子]
城市经济的发展是这里永恒的话题,GDP数字也是风靡很久,河南城市间的互相攀比更是流行。但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究竟在何方,难道是一味地追求经济上的数字?论坛里最热的无非就是郑洛之争,其实郑州和洛阳本来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各有各的优势。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洛阳应该选择一个和自己城市职责相似的发达城市作为自己赶超的对象.而不要仅仅比郑州,更不要局限于河南,其实我们不妨走一条新路,我们把洛阳分开了比,我们确定一个工业的赶超对象,确定一个旅游的赶超对象,确定一个商业的赶超对象.各个职能部门发其所长.各个击破! 我觉着会更好!!
河南的城市很多,优势也不少,但是在国内真正拿的出手的,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却寥寥无几。我个人认为,经济上的优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永远是暂时的,而真正永恒不变的就是历史和文化。欧洲很多中小城市,人口不多,经济总量也不高,但是很出名,很舒适,就是因为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如今,整个河南长期被单纯的经济和GDP所束缚,文化上的优势其实并没有发挥出来多少,河南的诸多城市变的越来越趋同,变的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特色。经济上可以趋同,但文化上永远有差异,同洛阳一样,大多河南城市的最大优势就是文化,如何发挥文化上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独有特色,确实是一个难题。
今有一书,说的恰好就是文化和经济,贴出来和大家分享。本文出处为东方文化研究所,引用时有所删减。
洛阳文化是洛阳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不仿把洛阳的工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交通、通讯及资源优势,文化优势等四个优势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谁是“主要的、起领导作用的决定的作用”的优势。
一、关于工业优势的分析
洛阳工业主要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过去几十年里,工业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装备和产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洛阳工业创选的历史辉煌是以让人们感到骄傲和自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洛阳工业长时期保持的优势地地位正在逐步减弱和消退。
1、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为主的传统重工业的优势不复存在。
1999年来,重工业有职工136882人,实现销售收入811734万元,与上年同期仅增长3.3%,利税总额仅24564万元,亏损9144万元,减亏4080万元。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买方市场形成的影响,洛阳重工业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通货紧缩和市场要求不旺,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诸多产品销售价格不断下滑,致使企业效益锐减,亏损不断上升。改革、改造、改制与管理也随着经济环境的恶化,难度不断增加。随着我国加入WTO,洛阳重工企业的传统产品,多数在世界和国内市场愈来愈缺乏竞争力。
2、洛阳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已无优势可言。
从洛阳目前情况看,在新材料工业、节能与环保设备制造业、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工业等代表世界工业发展趋势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严重滞后,并且存在不少空白。高新技术企业不仅数量少,且规模不大,整体水平低。199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3.8%。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既是21世纪产业演进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点途径。洛阳必须在这方面急起直追。
3、工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所有制结构上看,我市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达502亿元,占全市重点工业企业的81.5%,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出7.1和12.6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使得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大量的包袱由政府和企业负担,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轻重工业的比例为3.1:6.9,而且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石化等传统工业比重居高不下。从产品结构上看,生产类、资源类产品比重大,最终消费品类和投资类产品比重小,粗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产品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障碍。
4、传统工业改造任务重。
洛阳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传统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比重很大且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其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都已显得落后,发展后劲已严重不足。首先是设备陈旧老化。据1995年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市机械工业的主要设备金属切削机床70年代以及以前出厂的占50.6%,80年代出厂的占33.7%,90年代出厂的仅占15.7%。其次是技术落伍。1995年未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13.7%,低于全国26%的平均水平,该淘汰的通用设备占26.7%。第三是技术改造投入不足。“八五”期间,我市工业企业用于更新改造的投资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6%,“九五”期间进一步下降到13.2%,下降了5.4个百分点。由于技术改造投入不足,严惩影响了我市工业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发表于 2011-2-22 11: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关于洛阳科技、人才优势的分析
洛阳过去几十年的科技人才优势,确定令洛阳人陶醉。但是,只有当这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首先,从科技力量的分布情况看,部省属科研院所集中了我市主要的科技力量和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与我市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结合不够紧密,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显得不足。其次,从科技服务方向看,我市一些科研院所从事的是军事尖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如在我国最先进的歼八型战斗机机装配有613研究所研制的平显设备,在我国首艘无人飞船上使用上黎明化工院研制生产的化学助推剂。这些科研院所服务的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其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其作用不能完全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虽然也进行民用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但毕竟不是主业。还有些科研院所是与“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企业相配套的,几十年来,这些重点企业的厂房、设备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都已基本定型,又没有重大的基建与技术改造项目,特别是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科研院所逐步走向市场,设计任务与经费严重不足,本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成了问题。一些已并入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和企业自己设立的技术开发机构,多年没有开发目标和任务,仅限于日常的生产技术服务,不能有效地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第三,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看,我市每年产生30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高新技术成果占1/3以上。由于我市经济环境不宽松、政策扶持不够以及缺乏必要的联系纽带,许多科技成果在外地得到转化并形成产业,而在本地转化的很少,转化率仅占20%左右,能形成大规模产业的为数不多。
我市科技人才多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市科技人才并不算多,首先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少。我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少,两院院士只有5名,而同处内陆的长沙市有22名,西安市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有30多名,比较起来并无优势而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不能满足我市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需要。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全面掌握工程技术与管理、懂外语、熟悉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十分匮乏。我市一些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领导者多是从专业技术岗位或党政机关转到管理岗位上来的,存在着“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不适应国际惯例”等“三不”现象,亟待知识补充与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的经济发展。其次是人才流失严重。近两年,全国许多省市之间为了发展经济,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而我市由于经济发展步伐不快,一些科技人才纷纷走向海外或经济发达地区谋求更大的发展。据市科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市18所科研院所和高校中,1993年以来共流失科技人才576人,其中科研骨干占73.7%。有一个单位,唯一的一位院士走了,10个博士走了9人。人才的大量流失,表明我市的人才环境相对恶化,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三、关于交通、通讯及资源优势的分析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一个地区的交通发达与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洛阳不是全国的交通中心,也不是全省的交通中心。从地理区位上看,洛阳处在郑州、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地区几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圈内,郑州是省会城市,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西安是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武汉是中部地区通往沿海的水陆门户。与它们相比,洛阳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面东到郑州、西到三门峡、北到山西运城、南到汝州,距离短且辐射范围小。除到郑州有高速公路外,洛阳通往西、武汉、太原、石家庄等周围省会城市均没有高速公路。洛阳没有国际航空港,除广州等十几个城市外,与全国其他各大城市也不通航。特别是郑州机场的修建,更使洛阳机场成了一般的备港。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上洛阳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在通讯建设方面,近年来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在拓展电信发展领域、加快电信网各信息网转变、建设连接全国和世界的先进、安全、传输信息网络和跨区域共享的信息资源库等方面还十分欠缺。其次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发展缓慢。我市在光纤连接器、程控交换机、智能电话系统、大直径区溶单晶硅、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上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还很小。三是信息技术人才奇缺,其数和质量远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而带动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市自然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大,耕地面积很小,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23.6%,且全部耕地中70%以上旱地,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收成极不稳定。特别是一些深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众多的动植物资源极不相称。矿产资源是不可缺少又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我市已发展的57种矿藏中,已探明储量的有55种,已开发利用固体矿种29种,矿床178个,拥有各类矿山企业1166个,年开采矿石2000多万吨,矿产采选业年产值达27亿元,黄金产量已突破10万两。经过多年开采,不少已探明储量和经济价值的矿种已基本上被开采利用。如果没有新的矿种、新的矿床被发现,再过一、二十年将无矿可采。我市现有矿山企业多为“资源型”企业,深加工、精加工、高科技含量的“成品型”企业不多,有的甚至出售原材料,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很低。特别是一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观念不强,对矿产资源实行掠夺性开采,只顾扩大选矿生产能力,而不下功夫提高资源回收率,采富弃贫现象普遍存在,致使许多资源被严重破坏和浪费。企业长期发展没有可靠的资源保证,必将严重影响我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于 2011-2-22 11: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洛阳文化是洛阳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评价洛阳的文化优势,洛阳市委书记孙善武同志有一段精辟的语言:“龙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由此,它将带动中原文明走向世界,它还昭示人们,文物不仅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和文化遗产,亦应知道她派生出来丰富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还应学会保护和利用这些难得的无价之宝,不断发掘和弘扬这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不仅仅是龙门,还应该着眼于比‘世界文化遗产’更为难得的称号‘九朝古都’的重要性。作为九朝古都,洛阳形胜,正气犹存;地上地下,瑰宝无数。”(《王际鑫书咏龙门诗三十六首》,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第一页。)对洛阳这样一个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其文化的独特性和文化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决非工业,科技与人才,交通、通讯,矿产资源等优势可以比拟的。洛阳文化的优势,取决于洛阳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取决于与洛阳经济的互动关系。
1、洛阳文化是以炎黄故里,三教祖庭为依托的民族圣城文化。
在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根之所系、神圣信仰所系和灵魂归宿的圣城。耶路撒冷是犹太人的圣城,麦加是阿拉伯人的圣城,而洛阳则是中华民族的圣城。所谓圣城,就是一个民族的发祥地,民族宗教的发祥地,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黄二帝,他们都出生在河洛地区。《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即少典氏被有娇氏所娶。在有娇氏娶居地生炎帝、黄帝。而根据《山海经·中山经》的经记载:有娇氏活动区域是平逢山一带,“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清乾隆《河南府志·山川》也认定平逢山在洛阳西北,可见炎黄二帝出生于洛阳。中华民族的宗教则是佛、道、儒三教的圆融。洛阳为佛教祖庭;洛阳又是老子为代表的道教的策源地;周公制礼乐,孔子入周问礼,形成儒家思想,故洛阳又为儒教渊源。
2、以九都古都为依托的都城文化。
所谓“九朝古都”的九,极言其多也,实际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在我国七大古都中,洛阳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是七大古都之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都”。洛阳现存的王大都城遗址,即夏都斟 ,商都西毫,周都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故城,它们分布于洛河之滨。象洛阳这种密集分布,代代相继的都城遗址密布区,不仅中国,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历代蝉联的都城文化,向四周幅射开来,从而成为黄河文明的核心,影响着神州大地及亚洲各国,即形成了东方文化圈。
3、以文物瑰宝依托的文化资源。
洛阳是典型的文物大市,拥有蕴藏文物40余万件,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单位11处,它们是:龙门石窟(包括白居易墓)、白马寺、汉魏故城、二程头遗址、尸沟商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三监辟雍碑、千唐志斋,还有2001年7月16日被国务院刚批准的唐恭陵、邙山陵墓群及清代建筑潞泽会馆。省级53处,市级近800处,近出土的5000余方碑刻墓志,可谓一部石刻的“二十四史”。此处,未发现和未挖掘的文物仍然很多。这些,都是取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4、以历代典籍为依托的学术文化。
洛阳古代学术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代名词。洛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诸多学术史上的“第一”部书完成在这里,如《说文解字》、《汉书》、《资治通鉴》等,众多学术流派也从这里传向全国。
5、以汉唐乐舞、墓室壁画、俑雕石窟造像为代表的辉煌艺术成就。
6、历史文化名人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
洛阳是古代历史风云变幻的舞台,这里历代文化名人灿若群星,其故居星罗棋布。若投资整修出一批名人故居,就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与众不同的旅游资本市场。
当然,除以上6点以外,洛阳还有古代园林文化、丝绸之路商贸文化、客家渊流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等。以上这些,构成了洛阳文化无以伦比的博大精深的内涵。
洛阳文化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决定了它在洛阳诸种优势中不可替代的最大优势地位。在本书绪论中,我们还详细论述了文化、文化产业、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的关系,洛阳文化在发展经济中的地位等理论问题,这里不再赘述。总的说:洛阳工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交通、通讯及物产资源优势是相对优势、从动优势、一般优势;而洛阳文化是绝对优势、带动优势和最大的优势,这就是我们的结论。问题现在的关键是,全市各级领导和市民要充分认识到,洛阳的最大优势是洛阳文化。文化作为一种发展经济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内,正蓬勃兴起,这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洛阳要跟上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发挥洛阳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决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洛阳这个区域内,以得天独厚的洛阳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阶段,就是以旅游业的载体和中枢,把洛阳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带动其它各业发展。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