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258|回复: 0

移居内地香港老人回流的政策启示

发表于 2014-8-26 15: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香港媒体披露:“大批港人感叹内地看病贵回港养老”。特区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约有11万香港退休人士移居内地。但是现在到底有多少老人回到香港,目前并没有可靠数据。按香港社会福利署的说法,从2009—2010年度到2013—2014年度,参加“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的人减少了大约三成,从2985人降至2096人。香港退休人士移居内地养老的计划受挫,原因是“有两大难题尚未解决——医疗服务难,以及内地物价上涨。”
  90年代,在香港读研究生,发现香港的“综援老人”生活十分困苦。“综援”是“社会保障综合援助制度”的简称,相当于内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以,“综援老人”也就是内地的“低保老人”。当时,香港并没有普遍的养老保险制度,老人们只有几百元港币的“长者津贴”(现在涨到1000多港元)——因为不够吃饭,只能买点水果,故被港人戏称为“生果金”——所以,一直要工作到不能再工作(这一点居然颇为内地某些专家赞赏),然后就得靠领取“综援”度日。综援的水平大概是港币千元上下(现在涨到2000多元),能够勉强维持生活。于是突发奇想,要是香港的“综援老人”能够回到内地,譬如在广东一带生活,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别不大,生活境遇则要好多了。于是与香港社会福利界的朋友提起,后来知道,当时的这个想法居然成为了事实。
  然而,时过境迁,不到20年,情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近年来人民币一再升值,港币因为实行与美元挂钩的政策,当年100港元换140元人民币的汇率已然倒挂,只能兑换80元人民币了。内地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虽然依然丰富,但价格与20年前也不能同日而语了,吃的、穿的、用的,价格基本与香港齐平,甚至更贵。虽然“生果金”已经涨到1135港元,其实只有人民币908元,在内地只能勉强混个温饱。若是医疗费用再没有着落,那就很难安然度日了。
  对于老人来说,医疗费用可能是最大的开支。在香港,实行的是基本上由政府负责的全民医疗服务,也就是内地居民梦寐以求的“免费医疗”。对于这种医疗模式的缺陷——轮候时间过长,香港政府还有特别措施适用于70岁以上的老人,即每年有2000港元的医疗券可以用于支付私人医生的服务费用。如今生活在内地,所有这一切医疗保障待遇都不能享受,医疗费用完全要自己付费,香港老人内地养老的比较优势显然已经不复存在。
  目前,在中国内地,关于异地养老的讨论也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于此,讨论香港老人内地养老的20年的政策过程也许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其一,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成本的比较优势是实现异地养老的基本条件。对于养老保障制度,国际通行的理念是,全国统一标准不但涉及公平的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保障对象向生活成本低的地区流动。如果能够实现养老保障的全国统筹,老人的养老金能够做到标准基本统一,在领取养老金时不受地区限制,很多老人自然会向生活成本低的地区流动。
  其二,香港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是实现异地养老的必要条件。随着身体机能的衰老,医疗问题对老人而言更加重要。现在中国的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各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医疗保障制度更是各自为政,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成了异地养老的最大障碍。
  如今,移居内地的香港老人回流,也是受到了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真正为中国的老年人着想,就应该认真地去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即使一时还不能做到,也要将此作为长远目标来努力。实际上北、上、广等大城市再好也不可能真正的“宜居”,把大城市让给年青人去拼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样的话,就毋需像现在这样煞费苦心地采取行政手段来设置户籍门槛来实施差别身份和门户封闭的傻傻政策。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