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2018|回复: 0

大山深处的人口普查员

发表于 2010-11-8 1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11721152799854.jpg
赵建娃
20101172116537893.jpg
  崎岖的山路,赵建娃每天都要走十几里。
20101172117248569.jpg
记者与赵建娃一道翻山越岭,体验山区普查员的艰辛。
201011721174557207.jpg
赵建娃正在入户登记。
  一个行政村由56个自然村组成,1140余名村民分散在28平方公里的山区。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人口普查任务,山区农村人口普查员不得不起早贪黑,自带干粮上路。为了登记一户,常常翻山越岭走上十几里的山路。
  眼下,1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在城乡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区的人口普查员,需要一次次进小区登门入户。而农村山区的人口普查员要自带干粮上路,为了登记一户,常常要走上十几里的山路。
  汝阳县王坪乡两河村,驾车从市区出发到这里需要行驶150余公里。6日,记者来到这里,与村里的普查员赵建娃一道翻山越岭,休验大山深处普查员的艰辛。
  人手少 时间紧 任务重
  赵建娃,54岁,20世纪70年代从部队转业回来,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这次人口普查,村里人推选他当普查员。算上老会计朱留安和他,两河村一共有普查员4名。
  两河村,由56个自然村组成,1140余名村民分散在28平方公里的山区。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普查任务,村里的4名普查员商议,将该村划成4个普查区,赵建娃负责第三普查区的普查工作。
  “人少,地方大,时间紧,要求严。”赵建娃说,从11月1日开始,这四条“框框”压在他心里,折腾得他夜里睡不安生。
  山里人的习惯是睡得早、起得晚,但自打成了人口普查员后,赵建娃是天天半夜睡、凌晨起。
  早上喝碗剩稀饭啃个干馍
  6日6时许,赵建娃喝碗昨晚剩的稀饭、啃一个干馍,就挂上普查员的牌儿出发了。这时天还黑黝黝的,看不清脚下的路。但赵建娃胳肢窝里夹着一支笔、几张纸和一沓人口普查表,走得飞快。
  “今天完成扁担场、河南两个自然村的普查任务,全村的情况就可以汇总了。”赵建娃口里吐着白哈气说。
  前面横亘着一个山头,赵建娃说翻过去只有“两三公里”,等真的翻过去却花了我们40多分钟,天已经全亮了。“经常走,就不觉得路长。”赵建娃望着气喘吁吁的我们,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扁担场自然村,在一个山沟里,说它是村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这个村只有5户人家。
  敲开第一家的门,有人在。“上次来做摸底的时候就说好了,让他们今天在家等着我。”赵建娃说。
  这家只有老两口,孩子都出去打工了。赵建娃翻看着户口簿,按照普查表逐一询问。两位老人耳朵都不太好使,一个问题得大声问几遍,老人才听得清。
  赵建娃说,“如今农村出去打工的人很多,现在普查员还要问哪家的孩子在哪里打工,做的是什么工作。如果人不能回来,普查员还要打长途电话向在外打工的人核实。”
  到第二家,敲了半天门也没人答应。邻居说,这家人一大早就上地里干活去了。
  赵建娃掏出手机看了看,说:“这里没信号,电话不管用,只能叫人去喊了。”
  我们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这家人终于赶回来了。“老赵,不好意思,我把这茬事给忘了,地里离家老远……”
  中午热开水就馒头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老赵随身带着几个馍,找老乡要了杯热开水,蹲在路边解决了午饭问题。
  河南自然村在扁担场的沟下方,两村之间连一条山路也没有,只能沿着河滩地走。
  河南村稍大,有30余户人家,分散在3公里长的山沟里。“10月的时候,我们来做过两次摸底,掌握了些基本信息,今天只是按照‘长表’里的内容,选几家做个补充,要不这30余户,一个人走上两天两夜也查不完。”赵建娃说。
  老乡们对普查员的到来都很热情,可赵建娃从不喝人家茶、不抽人家烟,登记完就走。
  查一户要专门翻一座山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躲到山背后去了,山间的凉意加重许多。河南村有一家有人在县里住院,家里人都不在,赵建娃嘱咐一下邻居,让这家抓紧赶回来。
  “一会儿我还要回村部,把今天登记的做个汇总。这一家,过两天我再来。”赵建娃说,对他这个山区的普查员来说,因为要查一户而专程翻一座山的事情,实在太常见了……(记者 邓超/文 刘志渊/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