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武庙山门
核心提示
宜阳县三乡乡三乡村位于汉山脚下,汉山之巅有一处古建筑,它是纪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帝业的光武庙。现在的光武庙已没有了往昔的旺盛香火,但寺庙的规模、庙内的古建筑残骸,仍透着难以掩饰的大气。光武庙于1986年被公布为首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绝无仅有的开国皇帝庙
“据光武庙现存碑文的片段记载,开国皇帝庙——光武庙建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以后历代至清代,均有不同规模的修建。”宜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乔文博称,从碑文可见当年此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
据乔文博介绍,中国历代王朝为先代皇帝所建的庙,大多是综合性的“祖庙”、“高庙”(数辈先皇灵位在此供奉),东汉王朝也不例外。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之后修建的第一座庙便是高庙,为了表明自己是汉室江山的合法继承人,他还派人入长安把西汉时期11位帝王的神主(即牌位)带回洛阳高庙供奉。
纵观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像这样既建高庙,又建开国皇帝庙的,似乎仅此一例。
巍峨的帝业纪念碑
据乔文博介绍,光武庙所在地点,是光武帝当年大捷陈兵之地,著名的“三乡迫降”降服赤眉军10万余人,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业。
公元25年,赤眉军进攻长安,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同年刘秀在鄗南称帝,率军占领东都洛阳。次年,刘秀在崤山附近取得大捷,一举摧毁了赤眉军主力。
赤眉军虽在崤底惨败,但并未全军覆没。此时,刘秀见赤眉军大势已去,为全歼赤眉军,便决定在三乡附近大会战。赤眉军抵达三乡附近后,见刘秀亲率大军,军容素整、粮草充足,加之当时天降大雨,不得不遣使乞降。
乔文博称,“崤底之战”、“三乡迫降”,充分展示了刘秀的卓越军事才能和宽宏的政治家胸怀。“三乡受降”后,结束了王莽当政近20年的战乱局面。三乡光武庙是纪念光武帝文治武功的帝业纪念碑。
礼贤下士的美谈
漫步在光武庙内,山门粗大的柏木柱子、飞檐上的龙头造型、庙内圆形的柱础,让我们想象出光武庙当年的恢弘气势。“自民国以来,光武庙历经战乱,原有建筑大部分被毁。现在仅存山门、廊坊、配殿等多为清代所建,主殿坍塌,精美的龙柱现已被埋在地下。”乔文博说。
走出光武庙后门,我们看到与其相邻的是一座子陵殿,殿内供奉着东汉时期著名隐士严子陵的像。据村民介绍,子陵殿与光武庙同为汉明帝所建,它既是光武庙的一部分,又独立存在。
汉明帝为什么会在光武庙隔壁建一子陵殿呢?子陵殿内一幅精美的壁画不仅让我们闻得一段佳话,还为我们解开了疑团:在子陵殿主殿内子陵像两侧的墙壁上有两幅精美的壁画,其中一幅是战昆阳,再现了昆阳大战的情景;另一幅壁画的题目是同裘卧耳,讲述的是光武帝求贤的故事。
光武庙护庙人向我们讲述了画中记载的故事。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是同窗好友。刘秀取得江山后,求贤若渴,想拜子陵为官,一连请了多次,子陵才前往洛阳。刘秀请他进宫相叙,与他同榻而眠,睡梦中子陵把脚压在了刘秀的肚子上,而刘秀却毫不在意。子陵最后并没有入宫为官,刘秀反而给他封地,因而博取了“礼贤下士”“有道明君”的美名,使天下贤士悉数归附。(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申利超 特约记者 宋会杰 文/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