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查看: 1243|回复: 1

劳动光荣,但劳模精神确实边缘化了

发表于 2011-5-1 07: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劳动光荣,但劳模精神确实边缘化了


五月一号的国际劳动节到了,笔者觉得,这些年,劳模精神正在受冷落。比如江苏省镇江市环卫工人徐深海,201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然而这样一个全国劳模居然编制问题都没有解决,还是名临时工。再联系到现实生活,现在不少年轻人,对那些风光、体面、轻松、高薪、宅在写字楼里的劳动,无限崇拜,而对于热火朝天的基层和体力劳动者,则有所忽视、轻视。劳模精神正有边缘化的倾向。
    劳模不仅是一种精神称号,更是对健康、理性、公正的劳动观念的积极引领,带动更多社会群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辛勤劳动,努力传承社会主义核心精神和价值观,成为人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劳动偶像,为中国制造、民族创新做出卓越贡献。
    可不能忽视的是,随着社会贫富悬殊的加大、价值观的物化,无私奉献等劳动价值观还是受到了冷落,不少人更喜欢凭借背景资源、关系资源和灰色链条谋求利润,靠打擦边球谋求发展,于是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的“傍傍族”增多了,“拼爹事件”不断增加,更多人不再相信凭借自我奋斗、无私奉献去赚钱,而是凭借“灰色交易”和“不良链条”去发展。就像新闻中的徐深海,尽管为社会掏粪20年的全国劳模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制度和财政编制还是无情拒绝了他们,丝毫没有因为是劳动精神的领袖而格外受青睐,更没有因为其无私奉献而进行必要的关照、敬仰和欣赏。这种制度冷漠,与其说是对劳模本人的否定,不如说是对劳动精神的无声嘲讽和愚弄,让人们对传统道德精华、传统劳动观念的敬仰发生动摇和扭曲,教唆人们投机钻营,将无私奉献当成傻子,将美好精神当做飘渺的乌托邦。
    前段时间有一则调查显示,上海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很多精英青年不愿选择技工行业,技工行业后继乏人。社会崇尚劳动者的观念在怎样流失,由此可见一斑。
    当这种做法成为不约而同的社会文化,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坚守,对劳动美德的敬仰就会发生质的动摇,进而形成无知无畏的社会亚文化,“劳动不光荣”、“不劳而获就是光荣”等价值观,大行其道,横冲直撞,加剧社会劳动观念的扭曲。
    要对这种歧视劳模、冷落劳模的不公平的劳动评价制度和畸形价值观进行反思和纠错。我们需要赚钱,可这种赚钱更要坚守规则,信仰公平,凭力气发财,靠智力赚钱,而不能用歪门邪道、铤而走险,尽量为劳动者提供公平、法治的劳动环境。
    仅仅口头上表扬表彰劳模是不够的,要对全国劳模颁发必要的财政津贴和劳模津贴,对劳模进行必要的制度体恤和关照,解除他们的“权利贫困”、“经济洼地”,让劳模得到足够的经济尊严、身份尊严,提升人们对劳模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往感。让劳模成为“社会宝贝”,劳模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发表于 2011-5-1 08: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劳模精神确实被边缘化了。呼吁全社会要让劳动者更体面更有尊严的生活!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