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号称世界第一强权国家却奈何不得世界第一恐怖分子,一系列巨大的历史问号,使美国的国运似乎在一次次抓捕拉登的失败阴影中走向衰落。
为雪“国耻”,美国开打两场“反恐战争”。报仇心切,使本来的单边主义更加走向极端。在阿富汗征讨拉登支持者塔利班的战争打得期期艾艾,用尽所有最现代化的战争手段,使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界的无数山洞化成飞灰,却抓不到一个病中的拉登,使美国人对如此反恐心生疑问,最终使美国不可一世的强大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而在伊拉克,美国凭空弄出一个“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借口,出重兵很快将萨达姆置于死地,却“后快”不起来。因为发动这场战争的主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萨达姆与基地的密切关系”两个“莫须有”,使美国在国际社会尴尬之极。
反恐战争的副产品——伊拉克虐囚与关塔纳摩监狱,由强硬小布什主导的“后9·11美国反恐战略”受到空前质疑。包括在盟友圈内,美国国际形象发生严重滑坡。使从布什到奥巴马的两届政府,在国际舆论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
而在国内,开始积极支持“先发制人”报仇雪恨的美国一般民众,并未料到这两场战争的巨大代价——数千美国兵的丧生与数万亿美元的花费。当金融危机当头、拉登屡捉而不逮、滥杀无辜事件频传之际,“团结反恐”的城墙也开始显露坍塌的裂痕。
于是,今天出现拉登“被击毙”,“葬于大海”就不足为奇,最起码起码可以暂时弥合部分国内矛盾,提振美国人信心与力量, 对于美国人集体“不安全心理”的医治与反恐自信的重塑,不可谓不重要。同时,奥巴马说是他亲自下令“击毙拉登”,明显是为了竞选下届总统“加分”,因为拉登“已被击毙并葬于大海”,毁了人证物证,假如这个被击毙者是巴基斯坦某位“受军方保护的大人物”,美方硬说是拉登,巴方也只能“声说不得”自认倒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