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网

搜索
河洛网 首页 历史 查看内容

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解析重庆“受欢迎”原因 呼吁保留城市特质

2021-11-2 13:35| 发布者:grq100406| 查看:859| 评论:0

摘要:图为何智亚在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先导片拍摄现场。 吴晓东 摄中新网重庆11月2日电 (记者 钟旖)闲暇之余,何智亚总爱去到长江畔的重庆湖广会馆走一走。徜徉在湖广会馆庭院,精美的雕花、古老的戏台诉说着移民故事,
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解析重庆“受欢迎”原因 呼吁保留城市特质

图为何智亚在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先导片拍摄现场。 吴晓东 摄

中新网重庆11月2日电 (记者 钟旖)闲暇之余,何智亚总爱去到长江畔的重庆湖广会馆走一走。徜徉在湖广会馆庭院,精美的雕花、古老的戏台诉说着移民故事,展示着古代匠人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修养。走出会馆,与古建筑交相辉映的是东水门长江大桥,天梭形的白色立柱和红色斜拉钢索直插云端,现代又美观。何智亚称之为“古今”交融的美景,亦是重庆城市形态特质的缩影。

2日,知名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历史文化学者、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接受“见证·助推·贡献”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年度活动专访。这一活动由中国新闻社重庆分社联合时光里独立书店共同主办,旨在以文史为根脉,以法治、建筑、艺术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为纽带,助推重庆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合作。

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解析重庆“受欢迎”原因 呼吁保留城市特质

图为何智亚在故城说·重庆(第一季)先导片拍摄现场。 吴晓东 摄

近年来,重庆成为著名网红都市旅游城市,“上天入地”的“8D魔幻”景观吸引海内外民众慕名“打卡”。究其“火爆”原因,何智亚认为,重庆多山多水、山水环绕,建筑高低错落、层次丰富,造就了它独特的个性和富于变化的城市空间肌理。因复杂的地形地貌所采用的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设计建造方式,反倒使重庆城神奇、魔幻、多元。再者是重庆人文“气质佳”,丰厚的历史积淀、人文魅力,都为重庆都市旅游大大加分。

比如,渝中区有一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高24层、被称为“白象居”的居民楼,楼层之高却没有电梯,属全国罕见。该建筑利用高差,在背后斜坡不同高度建了3座天桥,高楼之间又有廊道连接,入内如进迷宫,堪称重庆山地建筑奇观。

何智亚提到,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保护和活化利用都有章可循,传统风貌资源得到保护、挖掘、传承和彰显。

“重庆的特点是包容、混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各种建筑风格在这里包容交汇,构成了城市独特丰富的形象。”何智亚介绍,在重庆城区的保护传承规划中,其建筑大致被分为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五类传统风貌特征。

洪崖洞、十八梯、白象街、山城巷、戴家巷……这些传统风貌区都是民众旅游清单上的常见选择。为何如此受欢迎?何智亚认为,是因为这些街区既保留了山地特色和传统风貌,又不失市井烟火。比如山城巷、戴家巷,用城市“微更新”的“绣花功夫”,保留了建筑和街巷风貌,综合整治提升了环境景观,市民在其中可以找到归属感、亲切感,甚至儿时记忆,引起浓浓乡愁。

“这类传承本土文化和风貌的项目需要支持、鼓励,今后也是城市更新的一种发展方向。”何智亚表示,一个城市不能只有高楼大厦,它应有能彰显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历史的、唤起人们记忆和乡愁的街巷与建筑。

何智亚以重庆新开街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举例。抗战时,十八梯居住的多是城市贫民、小手工艺者和逃难者。直至上世纪末,其面貌依然没有大变化。鉴于十八梯建筑大部份都是结构简陋的危房,居住条件恶劣,经居民投票绝大多数同意,政府于2011年启动拆迁工作。为尽可能保留十八梯的可识别性,留下历史记忆,政府和业主单位通过保留街巷原有街巷肌理、名称,保留石梯道、原始石岩、老树、重要历史建筑,再现巴渝民居风貌等方式对十八梯作了整体打造。现在的十八梯,是拥有城市记忆的都市文化旅游热点景区。

何智亚还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以阐述。他认为,重庆和成都在城市规划上、建设上、形态上,应用各自的特色彰显城市本身气质,不必互相模仿。重庆拥有大山大水,逢山开洞,遇水架桥,组团式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而成都作为平原城市,是以环形放射状拓宽城市边界。重庆主城区有四条山脉穿城而过,用地条件差,因此高楼大厦多;而成都平原用地条件好,大可不必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专家,何智亚在诸多场合呼吁:避免城市“千城一面”的同质化。他认为,城市之间的建设发展不该是同样的“水泥森林”,更需要差异性、多样性、丰富性和包容性,呈现出城市特质个性和长久魅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站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失实,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